分享
2023年十三五”时期安阳发展战略重点分析学习心得.docx
下载文档

ID:635247

大小:21.95KB

页数:9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十三 时期 安阳 发展战略 重点 分析 学习心得
十三五〞时期安阳开展战略重点分析学习心得 我县“十一五〞时期财政开展战略思考 我县“十一五〞时期财政开展战略思考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科学制定我县“十一五〞时期财政开展战略,加快构建公正透明、科学标准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建立稳固、平衡、强大的地方财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县“十五〞期间财政改革与开展状况 “十五〞期间,我县财政工作以党的十五大精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开展放在财政工作的首位,以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为契机,紧紧围绕经济工作中心,积极培植财源、强化征管、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完善监督,实现了全县财政状况进一步好转,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开展。 (一)财政收入高速增长 全县财政收入由2022年的5818万元,提高到2023年的1亿元,年均递增12.8。其中:2022—2022年,连续三年净增收超千万元。2023年,我县财政收入预算1亿万元,比上年实际增加992万元,增长11。按可比因素(剔除当年取消农业税1200万元)实际比上年净增加2192万元,增长28.1。 (二)支出结构得到优化 按照“三核一代〞的工资发放方法,对全县在编教师、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离退休老干部实行了工资统发,大幅度提高了工资水平。积极组织社保资金,保证了社保对象根本待遇落实到位。专款拨付率达95以上,效劳了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开展。 (三)财政改革成效显著 一是全面推行了财政扶贫资金报帐制改革。2022年,我县在试点的根底上,全面推行了财政扶贫资金报帐制,有效地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二是推进了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县直62个一级预算单位全部实行部门预算;全县所有一级单位、92个二级单位、18个乡镇财政所的支出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政府采购工作实现了“管办〞别离,通过制定政府采购方案,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初步建立了年初有预算、年中有方案、采购资金辐射预算内外的管理机制;非税收入财政管理面、入财政专户率、收缴罚缴别离、收支别离率均到达20230。三是县与乡镇财政体制进一步标准。建立了较为标准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以税种划分收入范围和按定员定额核定支出基数,确定乡镇的上解或补贴基数,并且在一定时期保持相对稳定,调动了乡镇开展经济的积极性。四是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2022年4月,我县农村税费改革全面推开,当年减轻农民负理1374.2023万元,减负到达35.28;2022年,农业税率降低3个百分点,减轻农民负担1167万元。2023年,对全县农业税实行免征,农民根本实现了零负担。 (四)监督职能不断加强 减少对企业的具体财务审批和检查事项,弱化直接干预和微观管理,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按照管理与监督并重的指导思想,加大了对国有资产、专项资金使用、社会收费以及会计法、政府采购等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根本确立了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的财政监督体系,进一步标准了财经秩序。 “十五〞期间,尽管我县财政改革和开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一是财源结构不尽合理,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明显,工业开展对地方财政收入持续增长支撑乏力;二是财政收入质量不高,地方收入所占比重不够稳定;三是地方公共财政体制还不完善,部门预算编制有待进一步细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尚需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规模较小,非税收入管理尚未完成收支脱钩,各级政府事权、财权划分还有待于进一步科学化、明晰化;四是财力有限,收支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二、我县“十一五〞时期财政改革与开展面临的形势 “十一五〞期间,我县的财政经济面临着较好的开展机遇。表现在国家新一轮的扶贫开发力度不断加大;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为我县加快开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开工,“十漫〞高速公路的建设,使我县有可能得到较多的政策倾斜;根底设施建设加快,支柱产业的兴起,有利于我县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 “十一五〞期间,我县的财政经济开展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黄姜产业受市场因素的影响,价格直线下滑,在一定程序上制约了这个产业的健康开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在产生一系列积极效应的同时,又将带来移民安置、土地淹没、环境保护、抬高产业准入门槛等突出问题;产业结构过于单一,地方经济开展受市场影响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社会经济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政在统筹区域开展、统筹经济和社会开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开展上,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同时,影响财政改革和开展的负面因素在短时期内还难以消除。财源结构单一的状况亟待改善,地方企业生产经营还有诸多困难,财政减收增支的压力仍然很重。 三、我县“十一五〞时期财政改革与开展根本思路 我县“十一五〞时期 财政开展战略,要以科学开展观统领财政改革和开展的全局,坚持“开展是第一要务〞的方针,正确处理财政与经济开展中速度、结构和效益的关系,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优化开展环境,壮大财源根底,建立起稳定、持续、快速的财政收入增长机制。转变财政职能,按照财权和事权对称原那么,构建公共财政保障机制,提高统筹兼顾和协调开展的能力,提高 财政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效劳能力。以人为本,突出重点、深化财政改革,整合财政资源,强化财政监督,推进依法理财,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实现财政收支平衡,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开展,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加大财源建设力度,切实做大财政蛋糕 一是充分运用财政政策,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开展。在不断优化环境,促进各类所有制经济开展的同时,用足用好国家财政在促进经济开展和技术进步方面的政策,国债转贷资金、高新技术产业及特色产业开展的政策,引进外资的政策等,引导生产要素的配置,鼓励各类经济实体的自主开展,支持招商引资工作,不断改善郧西投资环境。二是改进财源建设方式,增强财政开展后劲。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利用财政无偿扶持、基金投入、财政贴息、间歇资金投放、信用担保等手段,支持新型工业化建设和企业技术进步。在整体推进医化、水电、汽配、食品、建材五大工业的根底上,集中力量优先开展医化、水电、食品三大工业财源,努力把我县建成全国的“医药大县〞、“水电强县〞和“马头羊基地县〞。努力提高工业化水平,形成以工为主、工农互补的财源建设格局;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效劳体系,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化开展力度,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强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积极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开展,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优化产业结构,鼓励其做大做强。支持开展现代效劳业,促进物流业、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开展,不断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拓宽经营城市资源领域,对城市的土地资源、空间资源、无形资产等,凡适宜于市场化运作的,都可以进行经营管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按市场化运作模式经营城市。 通过加大财源建设力度,确保我县财政收入从2023年起的五年间,年均增长15,到202223年收入总量达2亿元,增长幅度与同期gdp增幅根本同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从2023年起的五年间,年均增长15,到202223年到达1亿元,一般预算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50以上。 (二)充分整合财政资源,增强政府调控能力 严格依法治税管费,应收尽收,堵塞漏洞,防止流失,提高收入质量,培植新的财政收入增长点,增强财政保障能力。坚持开源节流并重,增收节支并举,挖掘资源潜力,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打破资金界限,按照突出重点,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那么,把分散的资金整合起来,提高财政资金规模效益。通过整合预算内资金(即一般预算和基金预算的整合)、预算内外资金、财政性资金与政府有形资产,逐步到达政府资金的集约化。 (三)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需要 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树立科学的理财观,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做到有进有退、有保有压,有所为有所不为,使有限的财力更多向经济社会事业开展的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倾斜,向困难弱势群体倾斜。按照“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那么,在优先保证干部工资正常发放、机关正常运转的根底上,一是加大对对社会保障的支持力度,强化对社保资金收支的监管,进一步完善我县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就业资金投入,积极支持职能技能培训,有效扩大就业率。同时,积极探索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工作;二是调整和优化支农支出结构,增强农业的根底地位。重点支持“科技兴农〞,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切实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各项惠农政策,全面推进惠农资金管理和支付方式改革,实施农民补贴发放“一卡通〞工程,充分调动农民开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进一步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大力开展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加快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三是加大对科学、教育等社会公益性事业的投入力度,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支持教育改革和开展;四是大力支持根底设施建设。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的资金投入力度,积极研究、落实环保资金协调配套使用的各项政策,逐步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促进可持续开展。 (四)继续深化财政改革,创新支出管理方式 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覆盖面到达20230。建立科学标准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完善定员定额管理体系和工程库管理方法。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考评制度,包括统一标准的绩效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和根底资料数据库等;全面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国库动态实时监控系统,纳入国库集中收付管理的单位到达20230;积极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政府采购预算要与部门预算同步进行,将政府采购范围延伸到乡镇,规模扩大到防汛物质、药品等,使政府采购资金总额到达财政支出的20以上,采购资金实行集中支付;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各执收执罚单位实现彻底的收支脱钩。 (五)完善乡镇财政体制,促进乡镇经济开展 针对局部乡镇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加强分类指导,加快乡镇财政解困步伐。根据乡镇财政经济开展根底和财政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分类标准,划分假设干类型,采取相关政策和措施,实行分类指导,重点帮助困难乡镇缓解财政困难;加强乡镇财政管理和监督,完善乡镇财政制度,标准乡镇财政行为,提高财政支出效率;加大扶持力度,支持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建设,大力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夯实乡镇财政开展根底;完善乡镇财政债务管理机制,将乡镇财政债务纳入综合财政预算管理,建立偿债准备金制度,对现有债务进行清理分类,制定还债方案,落实还债责任。 (六)切实加强财政监督,提高依法理财水平 健全财政支出效益评价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对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的财政支出,进行资金核定、拨付、使用等全过程的跟踪问效。完善财政监督方式,实现直接监督和委托监督相结合,经常性监督和专项监督相结合,财政部门外部和内部监督相结合,形成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等多层次、全方位的财政监督体系,把财政监督贯穿到财政管理的全过程。完善财政信息管理系统,保证财政决策及监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加强会计管理工作,进一步标准会计行为,强化会计监督;增强风险意识,积极消化和处理累积的财政赤字和隐性赤字,加大对各种外债的标准管理。建立偿债基金,分担偿债风险,以保证债券按期还本付息。建立财政风险基金和财政风险警戒指标体系,提高防范和化解风险能力,保证财政平安。积极参与利用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工程的选项,加大对地方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信用合作社从事金融业务的监管力度,提高金融资产的质量和支付能力,及时化解潜在的财政风险。 第9页 共9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