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农村社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docx
下载文档

ID:624407

大小:20.48KB

页数:8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农村 社区 建设 情况 调研 报告
农村社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二、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一)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 在试点过程中,各试点村的工作方案、工作措施,都通过召开党员代表会、村民代表会、村民座谈会等方式征求居民意见,并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同意,提升了居民自治水平。各村还以村党组织和村委会为主导,以村民代表会议为民主决策形式,先后成立了社区党支部、社区委员会、社区理事会班子,建立起了社区党支部社区委员会-社区建设理事会-村民志愿组织-农户为框架的新型农村村民自治组织模式,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及议事规那么,从而使农村社区建设各项工作有序协调开展。 目前,先行试点的各个村根本上都成立了以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复退军人和有奉献精神的老村民等五老为骨干的农村社区建设理事会,全面协调管理政策法规宣传、卫生保洁、维护社会稳定、民事调解、扶贫帮困、生产技术培训等社区事务,引导村民有组织地开展社区公共事务管理和公益效劳活动,让群众性组织充分发挥自我管理和效劳职能,创新了村民民主自治形式,构建了新的农村自治体系。各试点村从原来单一的围绕村民开展工作,单纯追求经济开展,逐步转变为效劳辖区、效劳居民的社区建设工作机制,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解决了农村多年存在的社会管理盲点问题,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二)加大根底设施建设,公共效劳水平全面提高。 一是规划先行,做好村庄建设。各村在开展社区建设中,积极整合资源,争取工程,多方投入,大力做好村内道路、水、电、通信、集镇房屋等根底设施规划建设,全面改善社区环境。山王河村通过实施小集镇建设带动了整个农村社区建设的开展,如今整齐划一的集镇建设,环绕全村的水泥路,生态环保的沼气池,干净卫生的社区环境等,让社区群众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大化坪镇金茗社区结合本镇茶叶市场建设,高标准建设了市政配套设施齐全的金茗路茶叶街,实现了街道的硬化、绿化、亮化、美化、清洁化。各试点村根底设施的改善,不仅缩小了城乡差距,方便了本村群众生产生活,还吸引了周边乡镇村的群众来此购房居住,社区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二是重点建设好社区综合效劳中心。试点村通过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把建设配套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社区综合效劳中心作为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平台,全面提升公效劳水平。山王河村先后投入60多万元按照7+x模式,新建起760平方米的社区综合效劳中心,内设便民效劳、信息文化、村民议事等9个中心,实行一道门受理,一站式效劳。其它试点村也都积极行动,抓住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时机,相继建立了设备相对完备、效劳功能相对集中的农村社区综合效劳中心,制定了效劳职责,明确了人员分工,使农民群众真正享受到方便优质快捷的政府公共效劳和各种便民利民效劳。 三是做好公共效劳设施建设。诸佛庵俊卿社区建成了全省首家集休闲、锻炼、教育、环保于一体的农民公园。黑石渡社区建成了农民文化大院,内设功能齐全的、图书室,给村民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娱乐、学习场所。山王河社区建成了垃圾填埋场,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兴建了福彩小学和设施齐全的村级医疗室,进行了改水改厕,户户用上了沼气。目前,投资15万元的农民休闲广场和农民篮球场正在建设中。如今,各个试点村均通过多种渠道整合资源,建立起了高标准的社区效劳活动场所,开展社区综合效劳,村民根本实现了治疗小病不出村、文体娱乐不出村、了解信息不出村、纠纷调解不出村。 (三)广泛开展社区效劳,群众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各社区都积极从农民群众最现实、最直接、最迫切的需要入手,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以便民利民为宗旨,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全方位的效劳,切实让农民群众在社区建设中得到实惠。 一是开展生产生活效劳。各村在开展试点过程中始终把带着群众致富作为社区建设的首要任务,先后成立各类农村专业经济协会14个,开展农业科技培训,为群众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效劳,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走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特色农业产业化道路,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如俊卿社区的毛竹加工、黑石渡社区的蚕桑、漫水河社区的百合、金茗社区的黄芽茶、西溪社区的板栗等,都已形成规模并成为当地群众发家致富的支柱产业。 三是开展精神文化效劳。各试点社区通过开展农村图书室援建活动,建立农村书屋,开辟娱乐活动中心、阅览室、老年活动室等文化阵地,组织居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陶冶群众情操,提高群众素质,增加社区文化品位。黑石渡社区的社区秧歌队、俊卿社区的农民文艺剧团等,通过自编、自演节目,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愉悦民众身心。同时,各社区还积极开展评比十星户、五好家庭、致富先进户等精神文明创立活动,和睦邻里关系,营造了文明向上的新风气。 四是大力开展志愿效劳。采取多种形式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社区建设,支持和鼓励社区村民成立形式多样的民间组织、各类中介组织和协会组织,目前,多数社区均拥有老年协会、计生协会、志愿者协会、专业经济协会等各类社区自治组织3-5个,大力开展农村社区治安、环境卫生、健康教育、养老助老、扶贫济弱等活动,为广阔村民提供多层次的效劳,真正实现了村民困有所助、难有所帮、求有所应。 三、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全县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深入有效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通过调研,发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对农村社区建设的认识缺乏。局部乡镇村干部、群众对农村社区建设的认识理念和建设内涵仍较模糊,把农村社区建设简单的看成是原先村委会换个牌子,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到位,社会共同参与意识等还有待完善和提高。 二是试点村之间的工作存在差距,进展不平衡。在已开展的11个试点村中,县直单位、乡镇和社会各界从物力、人力、财力给予了大力支持,社区根底设施有较大改善,社区效劳活动开展正常,但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试点村之间的工作存在差距,进展不平衡,甚至有个别社区还是按原先的村委会模式运行,更谈不上有开展效劳的机构和人员。 三是经费投入缺乏,制约社区效劳活动正常开展。在调研中,各地普遍反映工作经费缺乏,根底设施建设资金投入较少。社区开展各项工作和效劳开支很大,但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有限度,村集体经济收入很少或没有,上级投入又有限,维持社区正常工作运转都有一定的难度,开展经常性社区效劳活动更是心有余而力缺乏。 四、几点体会 及下一步工作建议 通过此次调研,笔者深刻感受到,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是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中的一个新课题,抓好农村社区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是完善村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的有效载体,也是提高广阔农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的内在需求。但农村社区不是村委会的简单翻版,更不是城市社区建设模式在农村的照搬照抄,在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中,必须坚持三条根本原那么:即必须以当地的农村经济社会开展相适应;必须循序渐进、因地制宜;必须把为民办实事摆上突出位置。结合此次调研情况,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好农村社区建设工作: 1、大力宣传,营造气氛。利用报纸、播送、电视、公开栏、标语等方式,广泛宣传农村社区建设的目的、意义、宗旨和目标,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对开展农村社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大力宣传试点村农村社区建设取得的实效,宣传群众从农村社区建设中得到的实惠,发挥引导示范作用,提高农民群众对农村社区建设的认识,激发他们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热情。 2、健全机构,加强领导。结合本地实际,借鉴外地经验,出台全县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实施意见,成立县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成员单位职责,设立办公室,负责全县农村社区建设的检查指导、总结推广经验等日常工作;各乡镇也要相应成立领导机构,由党政一把手负总责,明确主抓领导和专职工作人员。建立县委政府加强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协调,民政部门业务指导,成员单位密切配合,乡镇党委政府主抓,村级两委具体实施,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强对农村社区的领导和指导力度。同时,加强检查考核,将农村社区建设纳入乡镇、村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年度工作考核目标。加大农村社区干部培训力度,利用一村一名大学生、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和选派县乡年轻干部到村挂职锻炼等方式,加强农村社区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确保农村社区建设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开展。 3、因地制宜,逐步推进。以建制村为单位,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根据各村不同的自然、经济条件,按照因地制宜、注重实际、分类指导的原那么,将农村社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完善村民自治的目标紧密衔接,梯次推进。从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城郊结合村、政府驻地村、中心集镇村到一般村,从城乡一体化程度高的地区到城乡差距大的地区,循序渐进,重点突破,逐步完善,形成城郊结合部农村社区、中心集镇村社区、传统农村社区等不同类型的农村社区建设模式。 4、多方投入,提升成效。加大政府公共财政投入,县、乡镇财政每年应为农村社区建设解决一定的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用于农村社区以奖代补。各部门要统筹使用各项涉农资金,支持农村社区建设。发动村民以自愿投资、义务投劳等形式积极参与农村社区建设。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以捐赠、投资方式兴办农村社区效劳工程。建立县、乡镇机关单位和城市社区结对帮扶农村社区建设制度。逐步建立起以各级财政、村集体积累资金投入为主体,以各级涉农资金、单位帮扶投入为辅助,以村民和社会各界自愿捐助为补充的农村社区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提升农村社区建设成效。 第8页 共8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