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农业主导产业发展调研报告.docx
下载文档

ID:621351

大小:23.04KB

页数:11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农业 主导产业 发展 调研 报告
农业主导产业开展调研报告 x县农产品资源丰富,开展农副产品加工行业优势明显,市场竞争潜力较大。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着眼产业开展,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推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关键措施来抓,锁定“三业、三化、三个第一〞的目标,强势推进生态肉鸭、创汇特菜、优质稻米三大主导产业规模化建设、高效化开展、产业化经营,努力实现生态肉鸭产业全国第一、创汇特菜产业全省第一、优质稻米产业全市第一,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得到了长足开展和快速提升,形成了以生态肉鸭、创汇特菜、优质稻米三大产业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体系,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重要途径。 一、开展现状 (一)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初具规模。近年来,x县按照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农民的思路,坚持“大规模、高水平、外向型、强带动〞的标准,把着力点放在开展壮大具有市场开拓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上,初步建成了海阔、福润、大丰、天顺、帝苑、春光粮食等一批拉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推进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开辟就业门路,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一定的奉献。 目前,全县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386家,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规模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45家,县内共有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11家,县级龙头企业42家,形成了阶梯式、递进式的开展格局。20x年13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11.2亿元,利税1.04亿元。 (二)农产品加工体系初步形成。在386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中,生态肉鸭、创汇特菜、优质稻米三大优势产业,企业总量达130家,占整个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33.7%,形成了以福润禽业、桂柳禽业、海阔农业为龙头的生态肉鸭集种鸭孵化、规模养殖、宰杀分割、羽绒加工、饲料生产、禽药生产于一体的产业体系;以帝苑食品、大丰食品、天顺农副产品加工为龙头的创汇特菜集采后分级、包装、保鲜、速冻、脱水及精深加工于一体的产业体系;以春光稻米、龙泉粮食、月星粮食为龙头的优质稻米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体系,是x县独具特色的农业三大经济板块。 1、生态肉鸭 一是基地标准化。x县生态肉鸭养殖已形成了集繁育、养殖、加工、冷藏、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化、区域化、规模化开展的新格局。全县肉鸭饲养总量到达亿羽以上,常年占领南京肉鸭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辐射带动了周边省、市、县肉鸭养殖业的兴起,形成了沿龙河路的林间生态养殖、沿x龙路的小区规模养殖、沿微山湖及沿大沙河的水面养殖三条肉鸭养殖带,共有鸭棚9000余个,其中20x年新建鸭棚2022多栋;全县20万羽以上的规模养殖小区86个,5万羽以上的养殖大户166个,百万羽以上的专业村24个,千万羽以上的专业镇5个,已全国最大的生态肉鸭养殖、加工第一县。张庄镇的姚楼、张孟庄、潘庄新建了3华里的肉鸭养殖带,x城的鹿湾、朱寨的马元、鹿楼的林场三分场、栖山胡楼、龙固三河尖、杨屯的西仲山、大屯的王坑、安国的蔡家等新扩肉鸭养殖基地均在20230亩以上。 二是产业链条化。全县肉鸭加工企业23家,年加工肉鸭8500万余只,可创总产值25亿元(每年按8个月生产周期计算),吸纳农村劳动力2200余人。11家省市县级龙头企业中肉鸭企业年加工能力4500万余只,年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占全县生态肉鸭加工企业总数的50%以上。其中江苏雨润集团投资1.2亿元肉鸭加工工程,日加工能力5万只;徐州中意食品日加工肉鸭6万只,成为目前x县加工量最大的企业,新建孵化厂也已投入生产,产业化初具规模。形成集种鸭养殖、孵化、加工一条龙的徐州恒丰畜禽,日加工肉鸭能力到达1.6万只。海阔集团投资5000万元,形成了年加工饲料24万吨,孵化鸭苗202360万只,加工肉鸭202300万只及羽绒洗涤、烘干等一条龙的产业链条。另外,朱寨镇的腾龙鸭业、胡寨镇的徐州汉刘邦食品畜禽宰杀厂日加工能力也可到达1万只。 2、创汇特菜 20x年全县创汇特菜总面积到达50万亩,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菜到达46万亩,使全县蔬菜复种面积到达百万亩以上。建成了西南部20230华里特菜长廊,中部20万亩设施菜基地,西北部5万亩瓜菜立体间套基地。蔬菜总产值到达37亿元,总效益到达27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4.9亿元、4.6亿元。全县创汇特菜加工企业23家,年加工能力20余万吨,可创产值5亿元,吸纳农村劳动力202300余人。2023家省市县级以上龙头企业中创汇特菜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6万吨,出口创汇到达600多万美元,占全县创汇特菜加工企业的45.5%。高效农业精品点建设迅速提升,辐射带动效应不断增强。 创汇特菜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县西南片的河口、敬安、栖山、张寨四镇,主要加工山药、牛蒡、洋葱、青花菜、白花菜、绿芦笋、胡萝卜、毛豆及水果罐头,运销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河口镇有14家蔬菜加工企业,占全县一半以上,所产保鲜牛蒡出口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栖山镇的徐州美加万福莱、胡寨镇的帝苑食品及河口镇的天顺农副产品、顺德果菜年加工特菜达3000吨。胡寨镇帝苑食品生产的有机蔬菜,成为全县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中“订单农业〞的典范。 3、优质稻米 x县水稻生产拥有沿微山湖生态区资源和区位、交通等优势,生产技术、质量水平已到达全省领先。2022年被列为“国家级无公害稻米标准化示范区〞,通过了环境认证,单产稳定在575公斤以上,优质稻米致力建好“沿湖一条线〞。以东部沿湖地区为轴线,规划并落实优质稻米53.8万亩,其中:无公害基地30万亩,绿色稻米基地2023万亩、有机稻米生产基地0.2万亩,全部实现了粳稻化、优质化。 目前全县稻米加工企业(含个体户)84家,有稻米加工设备84台套(色选机20台),日加工稻米5500吨,年可实现产值15亿元(稻米加工季节性较强,按年生产3个月计算),吸纳农村劳动力2300余人。龙头企业中优质稻米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约30万吨,占全县优质稻米生产企业加工能力的三分之一。日加工稻米达20230吨以上的企业有20家,如杨屯镇的春光粮食公司、玉龙粮油公司、月星粮油公司,五段镇的微山湖米业,龙固镇的龙泉粮油等。近年来,企业注重技术改造,新上了先进稻米色选机设备,提高了稻米质量,产品深受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消费者的青睐。目前已注册的稻米品牌有“x禾〞、“苏杨〞、“x珍〞、“一季春〞、“千荷湖〞等二十余个,其中“一季春〞、“x禾〞被评为市名优品牌。杨屯镇有46家稻米加工企业,占全行业的55%,形成了全国小有名气的稻米加工市场。 (三)农产品加工带动初见成效。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推行标准质量体系认证,有效地带动了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农产品品牌建设,全县通过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81万亩,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231个,绿色食品33个,有机食品9个,获省、市名牌农产品称号2个,为农产品进入市场提供了“绿卡〞。春光粮食生产的“契旭〞牌无公害大米畅销上海、苏州,恒丰畜禽的无公害肉鸭闯进了关东,帝苑食品生产的有机蔬菜远下东洋。三大主导产业带动本县农民人均年增收达2022余元。 (四)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地位不断提升。20x年底,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数超过了全部规模企业的一半,实现销售收入64.1亿元,利税2.2亿元,分别占全县规模工业企业的44.2%、37.3%,几乎占据了全县工业的半壁江山。其中近三分之二的企业从事以生态肉鸭、创汇特菜、优质稻米三大主导产业为主的生产、加工、销售。 (五)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订单农业〞等形式,带动千家万户的农民开展生产,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特别是省、市级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近年来得到进一步的增强。通过与农户签订协议,制定保护价格,减轻了农民的风险性,增加了农民种植和养殖的信心,同时也保证了企业的货源。另一方面随着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不断开展,为农民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就业时机,工资水平、福利待遇方面也有所提高,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这些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的增收。 二、主要做法 (一)优化环境促开展。以招商引资为契机,把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方面,制定优惠政策,优化内外开展环境,引进了一批重量级的农业龙头企业,借助外力,将本地农产品的资源优势变成了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南京雨润、河南华英、浙江黄岩、广西桂柳等一大批国家级龙头企业落户x县并建成投产;广西桂柳集团年孵化亿羽苗鸭、无锡虹达食品公司年加工万吨出口特菜等投资超亿元工程建设进展顺利。这些企业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亿多元,实现利税3000多万元,带动基地农民人均增收5000多元。为使新建或原有的农业龙头企业早日投产达产或扩大规模,政府各有关部门以创立“效劳型政府〞为理念,积极为企业搞好协调效劳工作,有力地促进了龙头企业的开展。 (二)集聚种养上规模。立足x县实际,瞄准生态肉鸭、创汇特菜、优质稻米三大主导产业,制定县、镇村产业开展规划,建设产业基地,形成了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规模成片的良好开展格局,全县高效规模农业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例达48.5%以上。一是通过培植一批专业养殖大户、养殖专业村、养殖专业镇,生态肉鸭养殖量迅速攀升。形成了西部林鸭复合养殖、中部小区规模养殖、东部水面养殖三条生态肉鸭规模养殖带,全县养殖生态肉鸭达亿羽以上;二是以西南部高效特菜基地、西北部瓜菜高效复合种植基地、中部设施菜基地建设为重点,扩大规模,稳固提高,创汇特菜面积稳步增长。全县全年特菜种植面积50万亩,蔬菜复种面积稳定在20230万亩;三是以打造x县“绿色农业品牌〞为目标,优质稻米实现标准化种植。形成了以东部沿湖路为轴线的50万亩生产基地全部实现区域化布局、粳稻化栽培、标准化生产。 (三)建设基地创优势。龙头企业只有标准操作,推行标准化基地,才是实现创汇农业的必由之路。目前,各地都在大力开展农业龙头企业,但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原料达不到规定标准和基地不成规模两大后顾之忧。针对这一问题,x县积极引导农民超前运作,大力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为龙头企业生产优质产品进军国内外大市场扫除障碍。目前,全县创汇特菜面积到达50万亩,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菜到达46万亩,蔬菜复种总面积到达百万亩以上。优质稻米到达53.8万亩,其中:无公害基地30万亩,绿色稻米基地2023万亩,有机稻米生产基地0.2万亩,全部实现了粳稻化、优质化。生态肉鸭开展势头迅猛,全县20万羽以上的规模养殖小区86个,5万羽以上的养殖大户166个,百万羽以上的专业村24个,千万羽以上的专业镇5个,养鸭专业户每年纯收入均达万元以上。去年饲养总量8000万羽,今年到达亿羽以上,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生态肉鸭养殖、加工第一县。 (四)利益联结抓机制。加快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将其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载体,现已开展各类合作经济组织438个,会员8.3万人,参加农户13万户,其中60%以上的合作经济组织到达了有章程、有组织、有机构、有内部管理制度,农民联手闯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联系更加紧密,关系更加和谐。一是政府由干预型转为效劳型。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协调企业与农户的关系。从法律的角度在合同上把关,做到有法可依;对合同中没有订到的内容,掌握公平、公正、公开的原那么,做到合情合理。二是合作经济组织由政府部门组织改为企业与农户自发组织。通过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可以有效地解决农产品销售难和龙头企业原材料没有保障的问题。协会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企业按合同以“保底不封顶〞的定价方式收购农民的原料,有效地保证了农民的利益,解决了农户与企业相互脱节的问题。三是农户由被动服从型变为积极主动型。农户根据市场情况,结合本地的龙头企业开展,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种植、养殖中去。 三、开展探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