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关于加快县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的调研报告新编.doc
下载文档

ID:619424

大小:55.04KB

页数:43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关 加快 工业经济 结构调整 调研 报告 新编
关于加快县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的调研报告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县依靠市场机制活、改革起步早的优势,狠抓工业经济开展,形成了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四大产业为支柱、市场网络为依托的产业结构,初步实现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2023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219.05亿元,是改革开放初的460多倍,财政总收入8.66亿元,进入全国县域经济根本竞争力和财政税收收入双百强县行列。但随着我国经济改革步伐日益加快以及中央宏观调控效果逐渐显现,我县工业经济中存在的产业创新能力较弱、制造水平较低、产业市场层次不高等结构性问题逐步暴露,这对我县工业经济持续开展提出了严峻挑战。近年来,经济全球化步伐不断加快,世界制造业中心逐步向我国转移,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开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决策,同时我省提出了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部署,为我县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开展、产业提升提供了历史性机遇。怎样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抓住机遇、用好机遇,是摆在政府、企业面前的一大历史性课题。为此,县政协建立调研小组,特地开展调研,撰写报告,为政府调整产业结构决策提供参考。 一、我县工业经济开展历史及现状 我县历史上以农业为主,工业经济开展缓慢,改革开放以来,工业经济得到飞速开展,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规模从小到大、技术从低到高、行业从少到多,逐步建立了以泵阀、鞋服、钮扣拉链、教育设备与游乐玩具等产业为支柱的工业经济体系。 〔一〕开展进程纵观我县工业经济开展史,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见附图〕。 1、家庭工业阶段[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91年]改革开放初期,国民经济全面复兴,工业产品供不应求,我县人民充分发挥市场先发、经商传统的优势,利用简陋设备加工生产,形成了家家办企业、户户搞生产的家庭工业局面,1983年全县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亿元的历史性大关,达10036万元。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局部农民以资金、技术、土地等要素为纽带,进行集资投股、联合经营,产生了股份合作企业,乡镇企业蓬勃开展。企业的开展、社会需求的增加又推动了专业市场的形成,桥头钮扣市场、瓯北电机阀门市场、朱岙童装市场、黄田小商品市场等专业市场相继建成,市场的集散功能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开展,进一步扩大了我县工业经济规模。1991年全县工业企业开展到4789家,较1978年的353家增长13.5倍,工业总产值达9.24亿元,较1978年的4708万元增长19.6倍。整体来说,我县当时已形成了以家庭工业为根底、专业市场为纽带、购销员为骨干、小商品为特色的区域经济格局。但在经济实现量的扩张同时,也出现了以次充好、压价竞争等市场秩序混乱的状况,国内有关用户在较长时间内对我县工业产品抱有成见,给我县产业开展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严峻的考验。 2、二次创业阶段[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至1996年]1992年,县委县政府提出并实施“质量立县、名牌兴业〞战略,开始了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的二次创业之路,鼓励企业从前店后厂向村镇工业小区转移,从家庭工业向规模化公司经营转变,从股份合作制企业向有限责任公司转变,并积极扶持优势企业。邓小平南巡讲话更使已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股份合作制企业主放开手脚全力开展,1996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62.95亿元,较1991年增长6.81倍,5年平均递增43.3%,工业小区也增加到32个,仅瓯北镇有16多个。经济总量虽然不断增加,但随着短缺经济的结束,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一些企业品牌不响、产品档次不高、技术装备落后、技术创新能力弱、开展后劲缺乏、园区规划建设混乱等因素逐渐成为制约我县工业快速开展的主要障碍。 3、快速开展阶段[1997年〔党的十五大〕至今]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加快结构调整,推进两个转变〞的工业经济开展指导思想,大力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名牌工程、巨龙工程,并出台了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等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向股份制、集团型、科技型、外向型方向开展,奥康集团、报喜鸟集团、红蜻蜓集团、凯泉集团、超达阀门公司、宣达集团、良精集团等一批实力型企业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迅速崛起,成为带动我县工业经济腾飞的领头雁,“永嘉制造〞的品牌知名度日益提高。202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19.05亿元,比1997年增长2.7倍,年均增长17.7%,自营出口额4181.8万美元,同比增长42.7%。目前,全县共有“中国泵阀之乡〞、“中国钮扣之都〞、“中国拉链之乡〞等三张“国字号〞金名片,中国著名商标2枚,中国名牌产品3个,省著名商标12枚,自营出口企业172家,高新技术企业19家,省级以上新产品近300项,其中国家级新产品17项。总体来说,我县经济增长方式已初步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从量的扩张型向质的提高型、从高速增长型向适度平稳型增长转变。 〔二〕根本现状我县工业经济由22个行业组成,绝大局部属制造业,其中四大支柱产业产值占75%以上。下面从根本概况、产业特点两方面来描述四大产业现状。 1、根本概况我县工业经济主要是鞋服、泵阀、钮扣拉链、教育设备与游乐玩具等产业组成,2023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219.05亿元,其中鞋服、泵阀、钮扣拉链、教育设备与游乐玩具等四大支柱产业的产值分别为84.4亿元、41.5亿元、31.6亿元和8.8亿元,分别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38.5%、18.9%、14.4%和4.0%。〔1〕鞋革业。鞋革业是我县最大的产业,现共有鞋革企业411家,产值亿元以上的12家,500万元以上的68家,其中奥康集团、红蜻蜓集团超10亿元,还涌现出了杰豪、日泰、统邦、蜘蛛王等一批实力型企业,并拥有中国名牌产品2个、“真皮鞋王〞2家。鞋革企业主要集中在瓯北、乌牛、沙头三镇,其中瓯北镇305家。2023年全行业实现工业产值56.1亿元,同比增长20.5%。〔2〕泵阀业。泵阀业是我县开展前景最好的产业,主要分布在瓯北镇。全县现有泵阀及配套企业548家,其中阀门320家、水泵113家、铸造65家、电机50家,年产值亿元以上的8家,500万元以上的30家,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中东、北非、南美等国家和地区。去年外贸出口额2850万美元,其中自营出口额1900万美元。同时还形成了原材料供给、生产制造、产品销售、科技中介等配套协作较为密切的产业链。2023年被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命名为国内唯一的“中国泵阀之乡〞,成为国内泵阀业主要生产基地。2023年全行业工业产值41.54亿元,同比增长21.8%。〔3〕服装业。全县现共有服装企业500多家,产值超亿元的3家,500万元以上的32家,其中报喜鸟集团年产值超10亿元。产品以内销为主,但出口势头较好,去年出口贸易额5663万美元,其中自营出口额690万美元。品牌建设成效比拟显著,报喜鸟集团获得中国著名商标,红黄蓝、斯多纳等公司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省著名商标称号。2023年全行业实现工业产值28.3亿元,同比增长13.4%。〔4〕钮扣拉链业。我县钮扣拉链业起始于改革开放初期,现有钮扣、拉链生产企业近645家,其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46家。2023年全行业工业产值31.6亿元,同比增长14.9%,主要分布在桥头、瓯北两镇。桥头镇是温州钮扣、拉链产业的发源地。全镇现有钮扣企业379家,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8家,500万元以上的23家。2023年实现工业产值15.3亿元,同比增长13.8%。全镇现有拉链企业266家,年产值超亿的1家,500万元以上的23家。2023年实现产值14.4亿元,同比增长15.8%。去年被中国日用五金协会命名为“中国钮扣之都〞和“中国拉链之乡〞。〔5〕教育设备与游乐玩具业。目前我县共有教育设备与游乐玩具生产企业371家,其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9家,桥下6家,瓯北镇、桥头镇、乌牛镇各1家。2023年全行业实现工业产值8.8亿元,同比增长13.6%。 2、产业特点〔1〕块状分布,特色明显。我县工业经济主要分布在瓯北、桥头、桥下、乌牛等乡镇,分别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0.2%、21.7%、11.2%、6.1%,其中泵阀业、鞋革业、服装业主要集中于瓯北,分别占全行业的96%、82%、65%以上;钮扣拉链业主要集中于桥头,占全行业的92%以上;教育设备与游乐玩具业主要集中于桥下,占全行业的89%以上;造纸业主要集中于峙口;电器电子业主要集中于乌牛等等,形成了明显的区域块状分布特点。〔2〕劳动密集多,技术密集少。全县工业经济大多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4.04万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也明显偏低,全县现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9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1.42%,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小企业多,大集团少。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是我县工业的另一特点。2023年全县工业企业7743家,但亿元以上的企业21家,5000万元以上的38家,500万元以上的300家,分别占全县的0.27%、0.49%、3.45%,平均每家企业产值仅为282.9万元。虽然崛起了一批具有一定技术实力、品牌优势、资金雄厚的行业龙头企业,如报喜鸟、奥康、红蜻蜓、红黄蓝、良精、凯泉、长城、迈利达、亚龙等等,但这些企业在全国仍属中小型企业。 二、我县工业经济开展分析经过20多年的快速开展,我县形成了比拟完善的工业经济体系,特别是支柱产业在全国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但由于世界经济一体化更趋临近,产业分工更趋细化,市场竞争更趋剧烈,我县工业经济的领先优势受到冲击。这需要我们进行自我剖析,扬长避短,实现新跨越。下文从优势、机遇、劣势等三方面对我县工业经济进行深入分析。 〔一〕工业经济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坚持市场取向改革,积极开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工业经济取得巨大成就,为实现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可持续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根底和条件。 1、体制先发优势。从上世纪80年代年开始,县委县政府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通过市场机制积极引导个体私营企业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培育开展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市场主体,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开展的格局。一大批民营企业在竞争中迅速开展壮大,成为推动我县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2023年,工业企业7743家,其中民营企业7741家,占工业企业的99.97%。全县年产值500万元以上规模民营企业300家,其中年产值1亿元的以上21家,5000万元以上的38家,1000万元以上的177家,报喜鸟集团、奥康集团、红蜻蜓集团超10亿元。民营企业较之1978年的353家、工业总产值4708万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2、产业产品优势。多年来,县委县政府以市场为导向,紧紧围绕产业,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运用先进适用技术、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开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及产品,促进技术成果快速转化;以“明星企业〞、“巨龙企业〞为工作载体培育了一大批科技型、外向型、规模型企业;形成了泵阀、鞋革、服装、钮扣拉链、教育设备与游乐玩具等支柱产业,工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断提高。2023年,全县新产品产值率为4.32%,居全市第四位。钮扣、游乐玩具、教育设备、泵阀、拉链、鞋革、服装等产业的销售收入分别占全国同行业的70.0%、35.0%、25.0%、13.3%、7.0%、6.0%、3.8%。 3、市场网络优势。我县企业的市场营销网络极具特色,形成了以连锁专卖、特许经营、直属销售、专业市场批发为主,网上销售、品牌加工为辅的比拟完善的销售网络体系。鞋服企业以连锁专卖形式在全国开设专卖店和店中店8500多个,在全国300多个专业批发市场拥有批发店面3800多个;泵阀、钮扣拉链、教育设备与游乐玩具等产业在全国大中小城市设立销售公司和办事处3500家。在国际贸易方面,境外分公司、批发店以及加工贸易、贴牌生产、品牌合作等已为我县带来越来越多的国外订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