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公车改革调研报告.doc
下载文档

ID:618581

大小:49.50KB

页数:44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公车 改革 调研 报告
公车改革调研报告 公务用车,既是一种行政资源,也是一种公共资源,理应发挥其必要的社会功用。中国公车消费现象其实是‘公地悲剧'的写照,即在一个由众多牧民共同行使产权的草原上,每个牧民的最优选择就是最大限度地增加牲畜数量,而不去考虑草原承受能力。那么,我们可以考虑通过减少牲畜〔公车〕的数量,可以较低本钱的实现这项改革。公车改革是经济改革、制度改革,公务用车制度的改革,就是要最大限度发挥公车的社会功用,节约行政本钱,防止浪费,减少社会开支。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发挥公车的最大经济效益。 从概念上来看,公务用车,一般是指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组织和个人用于工作、业务、接待等公务活动的各类汽车。作为职务消费的重要组成局部,公车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标准行为和腐败现象,不仅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而且已经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超标配臵小汽车、公车私用等问题做出过不少规定,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但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我区也曾出台过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相关政策,对全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为了加快我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步伐,我们对全区机关近年来公车购置、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深入分析了现行公务用车制度存在的弊端,在认真借鉴成功经验的根底上,提出了进一步细化我区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具体方法和政策建议,供领导完善决策和部门实施公车改革时参考。 一、我区公务用车的现状情况 我区现行的公务用车制度根本上沿用了供应制,以行政配臵为手段,靠方案审批来控制,从买车、管车、养车到用车各个环节,一切费用都由区财政来支付。据调研统计,我区目前在用车辆共有908辆:其中,公务用车420辆,执法用车139辆,工具用车296辆,校车53辆;2023年总的公务用车消费为1523.78万元,其中,汽油835.56万元,保险173.38万元,维修509.09万元,年检5.76万元。 近几年来,我区对公务用车配备和使用加强了管理;制定了一些政策,对党政机关的公务用车的编制、标准配备、购臵更新等进行标准化管理、阳光操作;也加大了对违纪使用公车案件的处臵力度;对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作了一些探索,在标准公车使用、降低财政支出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现有公务用车制度的弊端仍然十分突出,公车使用中出现的问题依然存在。 二、我区公务用车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制度的不标准,所造成公务用车问题,全国各地区各部门也大同小异,就我们XX县区而言,主要存在以下五方面的突出问题: 1、公务用车的费用过高,财政负担沉重。公车理应用于执行公务,但在使用过程中很多单位和个人往往不计本钱,不管办事的距离远近,能用公车的一律用公车,有时到一个地方开会,会出现四个人驾驶四辆公车的现状。再加上用公车办私事个人不必付任何费用,上班时间外出办理个人事件,午休时间外出会亲访友,结伴用餐,只要是外出,还有可利用之公车,大都存在着同一种心里,就是不用白不用,用了也白用,何乐而不用。同时监督管理制度有漏洞,公车消费中存在腐败行为。公车维修的‘猫腻'最多,吃回扣已是公开的秘密。有的汽车修理厂为了留住客户,以不正当手段吸引公车司机经常上门修车,按修理费用的一定比例返还司机,甚至扣掉税点全额返还,有的司机需要什么就给什么,不管是不是公车配套所需,只要司机开口就给,有的那么按司机的要求开发票,单位能报多少,发票就开到多少,反正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有公家负担,其结果是公车修理费用大大增加,甚至出现新购置的公车,一年之内的维修费用竟然到达数万元。公车加油也有不小的‘黑洞',偶尔会出现,多开、虚开发票现象。这样一来,公车的运行本钱远远高于其他车辆也就缺乏为怪了。 2、公车私用现象严重,公车成为权力象征。由于制度缺乏约束力,导致公车私用现象屡禁不止。公务车早已成为主人身份、地位、权力的象征,不少领导干部都是一人包一辆车,到了无车不出门的地步,严重脱离了群众。单位或部门的公车使用虽有相应的制度,但是这些制度形同虚设,因为公车费用不仅全部由财政承当,而且驾驶员有时还享受出车费、加班费等补助。正因为如此,政府虽然三令五申,公车不公、公车私用等不正之风愈演愈烈,公车迎亲、公车旅游、公车扫墓、公车钓鱼、公车练习驾驶、公车接送子女上学等现象早已司空见惯。少数人更是凭借手中的权力或职务上的便利,使得公务车几乎成了他们家的‘私家车',上下班哪怕几分钟的路要用公车、下班后赴宴要用公车、节假日走亲访友要用公车,甚至家属子女、七姑八姨办私事也要用公车。据调查,在我区公务车公用占三分之 一、干部私用占三分之 一、司机私用占三分之一,公车不‘公'日益严重。有的领导干部上班时间由司机驾车、下班后和节假日自己开车,更有局部领导干部干脆自己驾车,让在编司机‘休息'。 3、公车使用效率低下,浪费惊人。资料说明,社会其他运营车辆每万公里运行本钱为8215元左右,党政机关的公务用车运行本钱那么高达数万元,每辆出租车的使用效率至少为公车的5倍以上,而运营本钱仅为公车的13%左右。效率的低下,造成自然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由于现任领导都有相对固定用车,有的那么成了专车。由于是领导的专车,其他需要用车的业务科室却很难用到车,造成了公车的闲臵浪费。 4、公车超编制、超标准配备使用情况严重。2023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了中办发【2023】 2号文件,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方法,文件第五条明确规定,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实行编制管理。车辆编制根据人员编制、领导职数和工作需要等因素确定,中央和国家机关一般公务用车编制按每20人不超过1辆确定,地方各级党政机关一般公务用车编制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中央和国家机关标准,结合工作需要和当地实际情况确定;第七条规定一般公务用车配备排气量1.8升〔含〕以下、价格18万元以内的轿车。 但纵观我区实际情况,各部门、各单位超编制、超标准配臵使用公车情况严重,有的部门不仅领导每人配备一辆公车,就连科级干部也配备了公车,有的部门配备了排气量2.0以上的轿车或是吉普车,这些都在无形之中大大增加了我区的财政支出。 5、公车管理不标准。我区一直未制定切实可行的公车管理制度,现行的公车管理相当混乱。在公车管理上如加强制约,也会减少相当大的一局部财政支出,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借鉴司法局的做法,每到周末或者是法定假期,司法局都会将所属公车统一停放到后楼停车场,不允许任何个人以任何名义将公车开回家中,这种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制约了公车私用,也有效控制了财政支出。 三、公车制度改革的主要做法与建议 改革公务用车制度不仅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也是各级机关一直在努力解决的现实问题。从1998年起,我国公车改革进入‘快车道',许多城市都在积极探索改革现行公车制度弊端的有效方法。连续十年呼吁公车改革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导、XX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在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表示,公车改革已经到了深水区。公车改革要真刀真枪的做,建议按以‘货币化为主、社会化为辅',改革配车制,给官员发车补。 从现行改革的地方情况分析,改革的思路和举措大体分为以下三种模式: 〔一〕公车效劳市场化。一是实行‘公车租用'、即部门、单位相对集中的区域将车辆集中管理,成立车辆管理效劳中心,将党政机关现有公车整建制转为经营性实体、模拟市场经营实行有偿效劳。按市场租车计价方式,向部门、单位和个人提供有偿用车效劳。公务人员按照级别、岗位发放交通补贴或实行费用包干,需用公车时按里程、车型缴纳费用。这种改革方式的最大好处是积极稳妥,既在很大程度上降级了原有公车制度的弊端,又照顾到目前驾驶、后勤人员无法安臵的现状。二是实行‘私车公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开展,私有车辆越来越多,其中不乏机关工作人员,私车公用就是指当公务需要时,由单位指派干部驾驶自备车招待公务,补助标准以二人乘坐公交车及三轮车计算。其优点就是能有效解决派车难、节约经费开支、提高工作效率等问题。也能到达减少公车数量、方便工作的要求,针对目前的公务用车制度也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公车分配货币化。取消或保存少量公务用车,发给一定交通补贴。公车分配货币化,即实行‘岗位补贴',就是公务人员〔有些地方是主要领导除外〕彻底取消公车待遇,按级别、岗位发放交通补贴,从而变过去的‘暗补'为‘明补'。与‘公车租用'相比,‘岗位补贴'更符合职务消费货币化的市场经济法那么,也与国际惯例相接轨,是一项从根本上杜绝公车弊端的改革举措。从目前情况看,已进行车改以及将要进行车改的城市,大多数采取了此类方法。 〔三〕公车管理标准化。完善现有的公务用车制度,控制车辆的购臵、使用和维修,堵塞公车管理中的漏洞。在完全取消公车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一些地区通过严格控制公车购置,标准公车使用、维修制度等,加强对公务用车的监督和管理,为下一步公车改革做好准备。 如上所述,总体来看,各地车改试点归纳为三类模式,即。一为公车货币化,二为公车集中管理,三是两者模式的结合。公车货币化模式以广东珠三角、辽阳XX县区为代表,曾长期被认为是公车改革的方向。其措施是公车全部收回,公务人员按照行政级别给予补贴。公车集中管理那么以昆明为代表,其措施是党政机关的所有公车全部停用,或上缴至各区组建的机关公务交通效劳车队,或拍卖收回局部财政经费。第三类模式那么以杭州为代表,取消单位的公务车,所有公务用车集中至XX市机关公务用车效劳中心,单位公务用车可向中心提前预约租用,同时按级别给公务员发放车贴。不同的是,杭州车改没有采取“货币化〞现金补贴的模式,而是将车贴全部打入“市民卡〞ic卡中。无论目前车贴有多么不合理,也比车改前的花费要小得多。就以杭州地区最高补贴2600元为例,一年也就3.02万元。而一辆单价20万的公车,每年仅保险费、油费、维修费就远远不止3万元。也有人担忧,在现有体制下,一些公务员尤其是掌握实权的官员一边拿着财政发放的车贴,一边以私人名义向下属单位或所辖企业长期‘借车'或转嫁费用。 针对这种疑虑和担忧,我们在车改正程中有必要用制度、规章制约。对此,XX市已配套出台了相关的市级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纪律规定,对可能发生的不正之风进行提前廉政预警,并对车改单位和人员的公务用车、车贴发放、财务结算及廉洁要求做出具体规定。纪委监察部门全程参与车改正程,监督车改单位和人员的行为。凡违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有关规定的,一旦发现将给予相应的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扣发车贴;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以上做法确实具有可借鉴之处,但不可完全效仿,应结合我区实际,有条不紊、循序渐进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四、公车制度改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公车改革已是势在必行,具体采取什么样的改革方式,应根据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我们可以在对上述各种改革方案的综合分析和比拟重,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并结合我区的实际,提出一个既切实可行又有所创新的车改方案。但在改革中,要注意: 1、公车货币化改革,标准制定要科学。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以工作岗位所承当的任务、性质和公务活动量为依据确定。补助标准制定一定要合理、科学,要切合当地实际,严禁借改革之名滥发奖金、津贴。如果不顾当地经济的开展水平、不顾财政的承受能力,将补贴标准定得很高,那么改革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公务交通费补贴的发放范围要适当。 2、公车改革要防止‘一刀切'。公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工程,绝不是简单的‘取消公车、代之补贴'的‘彻底革命'。各地方各单位各部门要区别对待。某些特殊公务的用车要有保障。车改后,可视情况建立机关出租车队或保存少量用车,保障执行机要交通、接待、老干生活等方面的特殊公务的需要。对保存的公车要建立完善严格的管理制度,防止出现‘公车照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