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酬勤从创伤理论角度分析布鲁克林的荒唐事摘要:布鲁克林的荒唐事是保罗·奥斯特最有名的小说之一,描述了一些在纽约的普通人遭受了创伤的故事。他们本想去布鲁克林了却此生,但是结果他们将布鲁克林作为治愈创伤,重获新生的新起点。本文以创伤理论为根底,分析书中的三大主角:纳善,汤姆和奥罗拉遭受社会创伤和心理创伤的原因,探讨了一些社会因素,同时作者对社会问题进行了批判,进一步分析了他们面对创伤时的反响及行动,从而得到了自我的救赎。关键词:布鲁克林的荒唐事;创伤复原;自我救赎作者简介:米佳星〔1995-〕,女,汉族,内蒙古包头人,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二语习得。[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3〕-32--02引言:保罗·奥斯特是诗人、剧作家、翻译家和电影制片人,同时也是当代美国最具创新性和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布鲁克林的荒唐事于2022年出版是奥斯特最杰出的小说之一,吸引了大量读者。这本书以纳善的一句话开篇:“在寻找一个清净的地方等死。有人建议布鲁克林〞〔1〕。小说的主人公纳善经历了疾病和家庭破裂带来的创伤,决定前往布鲁克林度过余生。没想到,这是他人生的起点。小说中描述的三位主角〔纳善、汤姆、奥罗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创伤,但是却经历了相似的人生阶段从精神创伤到自我救赎。一、“创伤〞含义的演变创伤是什么?“创伤〞的含义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对创伤没有统一的定义。创伤理论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由美国学者Cathy提出,她将创伤定义为“压倒性的经验的突然或灾难性事件响应的事件发生时经常延迟控制重复出现的幻觉和其他侵入现象〞〔Caruth,11〕。Freud指出“它不像身体上的伤口,一个简单而可治愈的事件,而是一个经历得太快、太出乎意料的事件,以至于无法被完全了解,因此意识无法理解,直到它再次强加于自己,在幸存者的噩梦和重复行动中反复出现。〞〔Freud,38〕。所以会对受害者心理留下不可愈合的伤口。创伤理论的开展包括以下四个开展阶段:弗洛伊德心理创伤理论、后弗洛伊德心理创伤理论、种族/性别创伤理论到创伤文化理论。总的来说,其开展趋势是由心理創伤理论向当代创伤文化理论开展〔陶家俊,118〕。此时,研究内容不仅限于战争创伤,还涉及更广泛的领域,包括人为灾害、自然灾害、暴力犯罪和恐怖主义。天道酬勤二、创伤形成的原因小说中主人公们绝望地忍受着痛苦,与疏离作斗争。虽然他们经历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