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氯乙醇中毒案例分析2022年9月26日,我市某制药厂酊剂车间误把氯乙醇当做乙醇使用,致18名操作工人急性中毒,其中2人死亡,现报告如下。1生产工艺及现场情况酊剂车间负责配制、包装一种口服液。按配方将口服液配制成含l0%~12%的乙醇液体,并将75%的乙醇溶液倒入消毒池中,用于浸泡、消毒盛装口服液瓶的内、外瓶盖及瓶盖密封圈。车间共有18名工人,其中5人用裸手负责从消毒池中捞取瓶盖,其余人员负责灌装、包装瓶装的口服液。中毒当天因阴雨天气,门窗紧闭,未开排气扇。2中毒经过26日早8时,仓库发料员误将l桶280kg氯乙醇当做乙醇发放,车间领料员未认真核对.便误将氯乙醇用于配制口服液和消毒泡液。口服液配好后,配料员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品尝,1名配料员口服约10ml又吐出,另1名配料员口服约20ml。工作约30min后,局部工人感到头晕、头痛、恶心等,尤以2名口服者和双手直接接触过氯乙醇溶液者为重。操作工人相继到车间外短暂休息后,病症缓解,继续工作90min后,2名口服者病症加剧,不能坚持工作,离开工作场所,回去休息。其余人员仍坚持把200O瓶口服液包装完毕。2名口服者分别于当天下午14时和15时昏迷,急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此时才引起厂方的重视,将其余工作人员送医院观察、救治。中毒事故发生48h后,车间空气中未检测到氯乙醇浓度。3临床资料18例患者中,年龄为18~50岁,其中男性10人,女性8人。病症均以头晕、头痛、咽于、胸闷、乏力、剧烈恶心和反复呕吐为主。2例昏迷死于脑水肿,10例四肢无力,6例手脚麻木,8例膝反射、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5例皮肤感觉迟钝。中毒后实验室检查:6例白细胞增高,5例尿中可见蛋白、红细胞、上皮细胞等,肝功能、心电图、X射线胸片检查均正常。经密切观察,采取预防脑水肿,保护肝、肾等重要脏器治疗.20d后,自觉病症根本消失,只有皮肤、呼吸道双重接触氯乙醇者仍存在头痛、头晕、睡眠障碍等病症。病例1,男,43岁,配料及内盖工,口服含10%氯乙醇溶液约20ml,双手接触氯乙醇溶液约30min。吸入含氯乙醇空气约lh后。感到头晕、头痛、恶心,不能坚持工作,回家休息。该病例呕吐后人睡,于当天下午14时家人呼叫不醒,急送医院。查体:T35℃,P85次/min,R18次/min兀,BP未测出;深昏谜状态,呼吸呈叹气样;瞳孔直径约3.0mm,对光反射消失;颈部强直,膝反射、跟腱反射消失,压眶无反响;两肺呼吸音微弱,心律低钝、律齐;肝脾未触及,皮肤无出血点及瘀斑。诊断为脑水肿,中毒待查。静脉注射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