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XX省建筑产业现代化调研报告精选新编.docx
下载文档

ID:570042

大小:22.45KB

页数:10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XX 建筑 产业 现代化 调研 报告 精选 新编
XX省建筑产业现代化调研报告[精选] XX省建筑工业化调研报告2023年将全面推进建筑产业 现代化 编者按。新型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是建筑业可持续开展的必然选择,对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促进“机器换人〞,减少建筑施工污染、实现环境友好,对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建筑业绿色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今年第二季度,XX省建筑业行业协会经过40多天的走访、调研,对该省建筑工业化进行摸底,为2023年,XX省全面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进行了分析。 为全面推进XX省建筑产业现代化,今年6月,XX省建筑业行业协会先后走访了多家企业,实地考察了工业化产业园、生产基地、建筑产业化研发生产基地。还远赴长沙、合肥,考察了长沙远大住工的建筑工业化成果,参观了该公司pc部品生产厂和承建的保障房工地,考察了中德合资工程的生产厂房和承建的保障房工程。参加了XX市建协组织的建筑产业现代化专题研讨会,总体情况如下: 一、XX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规划目标 建筑产业现代化是以绿色开展为理念,以新型建筑工业化为核心,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模式,将房屋建造全过程联接为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实现开发建设、设计研发、生产加工、施工装配、咨询效劳等全产业链协同开展,从而全面提升建筑工程的效率、效益和质量。 随着人口红利逆转、资源日益紧缺、本钱持续上升、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建筑业高能耗、高污染、高事故的现状已经不可持续。为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行业可持续开展,必然要求建筑业要从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向设计标准化、构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装修一体化、管理信息化的新型建筑生产方式转变,通过整合设计、生产、施工、效劳等整个产业链,实现建筑产品节能、环保、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确保提升建筑业劳动生产率和工程建设整体质量,降低对资源、能源的消耗,实现建筑业的转型升级。 因此,建筑产业现代化是建筑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方向,也是我国建筑业开展的必由之路。 1999年,国家出台了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假设干意见,深圳、沈阳、绍兴等7个城市相继被确定为国家试点城市。2023年国务院办公厅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要求,加快推广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建筑体系,开展建筑工业化基地,开展建筑工业化建筑示范试点。李克强总理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强调,无论旧城改造还是新城建设都要积极推进建筑工业化。俞正声主席主持召开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专题研究建筑产业化工作。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3-2023)明确指出,强力推进建筑工业化。目前全国有40家开发企业联盟型及部品生产企业型企业列入试点基地。试点城市积极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在加强领导、政策支持、标准制定、工程示范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做法。 2023年,XX省政府以办公厅152号文件发布了关于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意见,确定了XX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开展目标,提出了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要求到2023年,建筑工业化建造体系初步形成,建筑工业化技术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建筑工业化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建筑工业化工程建设有序推进,XX省预制装配式建筑(pc建筑)开工面积到达202300万平方米以上,保障性住房单体建筑预制装配化率(pc率)到达30%。文件的出台标志着XX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正式起步,预示着XX省建筑业转型升级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二、XX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开展现状XX省建筑产业现代化起步较早,中间虽有起落,但一直未中断探索和实践,近几年更是取得了长足的开展,引起国家建设主管部门的重视。各企业分别被命名为全国住宅产业化基地,XX市被列入“国家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精工钢构、亚厦装饰也被列入本专业国家级试点企业。在建筑产业现代化推进过程中,XX省以绍兴地区的pc结构和杭州地区的钢结构两种结构体系为主导,并呈现以下特点: (一)已有成型的生产流水线企业 合肥建设一条年产50万平方米的叠合板装配式结构体系生产线。随后,又建成占地150亩的省内首条叠合板装配式结构体系生产线,设计可年产装配式住宅40万平方米。整条生产线完全按照目前德国最先进的技术进行设计制造。目前,该公司在合肥有60万平方米的保障房正在建设,在绍兴也有35万平方米的保障房工程,在上海还有两个工程。另有300亩地的轻钢结构工程正在实施,并有产品出口。 (二)产业技术日趋成熟 通过“三板(内外墙板、屋面板)〞关键技术研发、装配式民用钢结构建筑建造关键技术研发、配套设备集成技术研发等,形成集装配式钢结构、装配式楼板、预制化墙板、整体式厨卫等技术于一体的绿色建筑模式,实现了钢结构住宅建筑的工厂化生产、装配式施工。 面对缺乏产品标准的困难,许多企业不等不靠,自行制定企业标准。加强以pc构件为主导的产品研发,组建pc构件工程课题组,编制了装配整体式住宅混凝土构件制作、施工及质量验收规程和预制混凝土外墙板企业标准。 XX市成立了新型建筑工业化研究中心,中心日常运营在XX市建筑业管理局的指导下进行。围绕新型建筑工业化、绿色建筑相关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涉及政策法规、标准标准、试点示范工程、应用奖励等政府相关事宜由研究中心向主管部门提出意见,目前中心已开展相关工作。 (三)示范工程加快实施 钢结构产业那么充分发挥其位居全国前列的优势,大力推动装配式钢结构体系在住宅建设中的应用。钱江世纪城人才专用房工程建筑总面积66万平方米。 XX市重点推行pc结构体系。目前从事建筑工业化的企业到达近30家,已落实多个工程试点,总建筑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 XX省新型建筑工业化“20232023工程〞工程建设进展良好,截至8月底,“20232023工程〞基地总占地面积5286亩,已有9个基地开工建设,占地面积3766亩,“20232023工程〞工程总建筑面积67.68万平方米,已有9个工程开工建设,建筑面积48.88万平方米。 (四)更多企业正在跟进 随着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开展,XX省许多企业认识到,这是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路径,抓住机遇开展了大规模的投入和建设。 在XX县区临杭工业区启动了建筑工业化创新基地,方案总投资30亿元以上,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500余亩,定位于新型建筑工业化的产业开展平台,以pc预制结构、钢结构、装饰产品部件和建筑机械四大应用领域为主,力争打造成国家级建筑工业化基地。 目前,建筑产业现代化正在乘势而起。但是,建筑产业现代化是对传统建筑业的一场颠覆,不仅仅关系到施工安装企业,还涉及设计、定额、造价、招投标、监理、物流、咨询效劳等各个层面,需要全行业统筹目标和路径。XX省建筑产业现代化虽然已经起步,但形势不容乐观,与先进省市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总体进展缓慢。实现省政府下达的目标,还面临着许多问题,企业也面对着不少困难,存在很多困扰。 1.政策法规还不完善 国家层面尚未出台相关的行业制度体系和技术标准,设计、定额、造价、招投标、监理、物流、咨询等各个环节的技术标准。 尤其是验收标准的缺失,严重制约建筑产业现代化建设。作为产业现代化中的制造方式--建筑工业化,目前先行企业采取的自定标准、主管部门组织技术论证的方法只能是权宜之计,企业标准毕竟不能替代行业标准,否那么将会造成巨大的浪费。调研反映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需要从设计、生产及施工高度契合协调,但现有行业管理制度专业细分,客观上增加了新的生产方式推广的难度。 2.政策扶持缺乏力度 浙政办发2023-152号文件中虽然提出了一些政策,但缺乏具体实施方法。相比于XX市、XX市和柯桥区、上虞区、XX县区等地方政府出台的推广措施和扶持政策,省级层面的政策支持明显滞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积极性。其次,政策落地涉及许多职能部门,单靠建设主管部门一己之力难以成效。 如果没有责任制以及强有力的考核相配套,好政策将会陷入画饼充饥的为难境地。 3.产业根底比较薄弱 XX省众多中小建筑企业是市场实施主体,他们的理念、实力与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要求距离甚远。目前,该省新型建筑工业化开展极其不平衡,受土地、资金、人才三大因素制约,除绍兴、杭州外,其他地区政府和建设主管部门尚未将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39家特级企业中大局部尚未介入这一领域。已经开展建筑工业化工作的企业,生产规模不大,同时还需要在研发设计、构件生产、安装施工三个环节的协调配套上下功夫。由于XX省先进设备制造业不够兴旺,pc构件生产线设备制造、模具设计加工、配套五金材料等支撑体系未形成产业链。适应建筑产业现代化开展的工程质量平安监管制度尚未建立。 4.专业人才极度缺乏 推行建筑产业现代化,适用人才缺乏是个大问题。 首先,专业做建筑工业化的设计人才极缺,这类人才的短缺将成为一个瓶颈。其次,部品生产和现场装配的工艺流程应由产业工人来完成,传统建筑业中的农民工将无法胜任。三,按照建筑工业化方式建设的工程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现行工程经理的知识结构、管理理念、专业能力都需要重新培训方能适应。 5.产品缺少市场认可 无论钢结构体系还是pc结构体系,都是一种新型结构体系,一个新产品,市场对其质量、价格有一个评估、接受的过程。试点工程反映,本钱要比原来略高,质量上使用的是企业标准,使得业主、消费者不愿接受。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因素。建筑工业化前期投资资金巨大,但市场有多大,近期有多大,远期有多大,企业心中无数,因而不敢放开手脚。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建筑产业现代化在XX省的推进,应尽快得到解决。 三、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对策措施 最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的关于推进建筑业开展和改革的假设干意见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结合XX省建筑产业现代化开展现状,提出如下建议: (一)纳入地方开展规划 要结合XX省建筑强省开展的总目标,着眼长远,将建筑产业现代化开展规划中的关键内容纳入省、市“十三五〞规划,尤其是建筑强市必须作为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主力军。同时根据XX省建筑业开展现状、地区间的差距,结合深化建筑业体制改革,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稳步实施,持续改进。 建立联开工作机制,由建设主管部门牵头,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参与,落实责任制,统筹协调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工作。 (二)完善效劳监管机制 要尽快建立一系列地方性法规,以法律手段保障和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工作。 探索建立pc部品准用证制度和质量认证制度,逐步建立起企业自控、行业管理、政府监督相结合的建筑质量管理机制。实行建筑产品全过程的追踪管理,完善质量追溯机制,推行产品部品质量终身负责制。制定产业现代化工程的招投标、施工图审查、取费结算、建设监理、质量平安监督、工程验收管理方法,明确工程预决算方法,编制配套定额,逐步建立适应建筑产业现代化的管理制度。 (三)加快标准体系建设 引导企业在提升钢结构和pc结构两种生产方式技术水平根底上,鼓励互相融合、科研集成,为建立标准化部品构件体系创造条件。组织有关专家,尽快出台XX省统一的、不同结构体系的设计、生产、施工、验收标准及相关图集,技术标准和产品推广应用目录。 依靠成熟的技术和过硬的质量引导市场信心,为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四)制定鼓励扶持政策 从土地供应、税收减免、容积率奖励、工程总承包建设、财政补贴、绿色审批、信贷支持等方面研究制定产业扶持政策。 明确在现有各类经济(高新)开发区内优先安排产业现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