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方案小赤霉病是我县小麦上重大灾害性病害,危害不仅导致产量大幅下降,而且严重影响品质。据专家预测,2023年我县小麦赤霉病重发趋势明显。为切实抓好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增强防治预见性、主动性、科学性,确保午季粮食丰产、丰收,结合省市赤霉病防控方案要求,特制定本方案:一、总体思路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树立“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属地责任,强化行政推动,实现赤霉病防控全覆盖;强化赤霉病监测和预警,大力推进专业化2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坚决控制小麦赤霉病危害,保障小麦增产和质量安全目标实现。二、目标任务落实“主动出击,见花打药〞的预防控制技术,实现应防尽防。通过有效防治,最大限度地降低小麦赤霉病危害损失,赤霉病最终平均病粒率控制在4%以下。大力推进赤霉病统防统治,面积比例力争到达总防治面积的50%以上。三、具体措施〔一〕强化监测预警。小麦赤霉病突发性、流行性强,发生面广、危害大,重在监测预防。各乡镇要高度重视病虫监测预警工作,进一步加强植保队伍建3设,建立健全县、乡镇两级测报网络,确保测报技术人员在岗履责。要在坚持定点系统监测的根底上,强化大田普查,全面、准确掌握小麦生育状况和病情的发生动态,及时会商分析发生趋势,多渠道发布预警预报。要加强信息调度,严格执行周报制度,关键时期实行1周2报制度,努力提高预报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可视化程度,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二〕开展科学防控。要准确抓住小麦齐穗至扬花期〔见花打药〕开展第一次预防,一周后进行第二次防治,强化两次防治宣传;赤霉病秆腐发生重的地区,孕穗末期开展一次防治。防治药剂要选择渗透性4强、耐雨水冲刷、持效性好且对后期病害有兼治作用的高效对路农药,如亩用有效成份戊唑·咪鲜胺18-20克,或咪锰·多菌灵40-50克,或井冈·蜡芽菌〔井冈霉素2%、蜡质芽孢杆菌8亿个/克〕26克,或烯肟·多菌灵13-27克,或多菌灵·三唑酮40-60克,或戊唑醇·福美双18-27克,或戊唑·多菌灵22-30克,或氰烯菌酯25-50克。辅助使用植物调节免疫剂和减量增效助剂,调节小麦生长,提高小麦免疫力,增强抗病性,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施药时要用足药量,对足水量,喷准部位〔麦穗〕,把握好用药时间,提高防治效果。多菌灵等抗药性严重地区指导开展轮换5用药,解决用药量大、防治效果差的问题。〔三〕推广新型高效植保机械。要因地制宜,重点推广热力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