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与创新刘煜哲【】本文主要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的现状、艺术设计专业与思政课程融合的必要性、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思政内容融入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实施对策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索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径。【关键词】思政课程;藝术设计专业;融合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受到了高度的关注。开放的教育环境,虽然能让我们更多地了解世界,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却在逐渐弱化,过“洋节〞胜过“传统节日〞是近几年来较为突显的一种现象。目前各行业、企业也对高校毕业生的道德修养、人格品质、职业道德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往往依赖于单一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因此,如何用好专业课程这一渠道,将思政内容有效地融入到专业课程中,融入到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之中,真正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效果是关键。2023年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中写道:“艺术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教育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要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这不仅给出了艺术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指导方向,也明确了艺术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内容。对于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将专业课与思政内容相结合,是接受思政教育最有效的途径。一、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的现状一般情况下,普通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正处于18~24岁的年龄段,生理上已经成熟,思想上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不同高校不同艺术类专业的定位不同,培养目标也不同。以应用型技术类大学为例,此类学校在着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立足学生自身,培养具备良好道德素养、职业道德的“专业接班人〞。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他们大多自由散漫,不喜欢条条框框,对待专业课较为认真,对待文化课尤其是思政类文化课形成“敷衍了事〞的学习状态。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大多自我意识较强,不愿受约束,想要突显自我、展现个性。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必要性(一)思政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素养思政课程的内容涵盖面广、包容性大。通过思政课程的学习,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