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专业课程课堂与原著阅读结合方法探讨殷玉如[摘要]社会工作专业课程对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素质培养意义重大。现代社会福利思想作为一门重要的根底课程,承担着培育社会工作学生专业理念的任务,其课程特点是理论性强、内容较难理解,需要将课外阅读经典原著与课堂学习结合起来,才能到达较好的效果。[关键词]社会工作专业课;社会福利思想;原著阅读20世纪80年代,国家教委决定在高等学校设立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后改名为社会工作专业),北京大学等高校在多方支持下开办了该专业。近几年来,社会工作专业在规模上得到了快速增长,目前已经有300多所高校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经济社会开展注入了巨大活力,但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各种社会矛盾集中凸显,社会问题大量涌现,迫切需要大批社会工作人员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工作。建立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以加强社会管理,改进社会效劳,已成为当务之急。现代社会福利思想是一门介绍当代社会福利思想观点和理论的社会工作专业根底课程,涉及的内容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哲学等学科,这些学科的主要理论观点和思想争论,对社会福利思想的开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将理论课程学习与经典著作阅读结合起来,以期到达更好的学习效果,这是本文接下来探讨的内容。一、现代社会福利思想课程的核心内容和教学目标现代社会福利思想是一门思想性和理论性都非常强的根底理论课程,对培养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现代社会福利观念,理解社会工作的社会福利价值关联性,建立以社会福利理念和价值观为根底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发挥着积极作用。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工作不仅作为社会福利的输送体系,而且作为社会福利事业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对社会福利开展、改革和创新都具有重要意义。二、现代社会福利思想涉及的学者思想和专著现代社会福利思想以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形成和历史开展为线索,根据不同历史时期世界各国社会福利理论和实践的变化,对十八世纪以来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演变及主要理论观点进行了梳理。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理论线索复杂,涉及多个学科并充满了思想观念的争论。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要理解和掌握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各国社会福利的开展和理论观点的变化,还要结合中国社会福利思想传统与社会现代化开展提出新的问题。因此理解和掌握各理论流派的思想就显得尤为重要,仅依靠课堂的讲授很难到达较好的效果,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经典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