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酬勤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课程探究董晓煜解新香林艾诺[摘要]文章以青岛农业大学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为例,从一名本科生的角度介绍了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培养方案的根本课程结构,了解该培养方案是如何将专业的根底、实践、经验更好地结合起来,比拟课程设置中的优缺点,分享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课程学习中的经验。[关键词]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课程探究;实践经验[课题工程]山东省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提升工程〔SDYY17097〕;山东省研究生教育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工程〔2023051〕;青岛农业大学教学研究工程重点建设工程〔XJG2023007〕;山东省一流学科资金资助[作者简介]董晓煜〔1978—〕,男,山东威海人,博士,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负责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近海资源修复;解新香〔1999—〕,女,山东莒县人,2023级青岛农业大学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为渔业资源调查;林艾诺〔1998—〕,女,山东烟台人,2023级青岛农业大学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为渔业资源调查。[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3〕35-0212-02[收稿日期]2023-10-15近年来随着国家的“海洋强国〞战略和“海上粮仓〞政策等的执行以及海洋环境的日渐污染,该专业也逐渐的被国家和学校重视起来。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以海洋勘探与海洋生物技术和海洋环境监测技术为主要方向,培养具有海洋兴趣、根本实验能力、专业知识的优秀专业人才。一、培养方案的设置1.培养目标。该专业培养培养目标是希望本科生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开展,掌握生物学、生态学、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环境科学等根本理论知识,并且具备海洋生物资源增殖与保护、海洋环境检测与评价、海洋与渔业管理等方面的技能,成为一个能够从事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海洋经济动植物增殖、海洋环境保护、海洋与渔业管理及相关领域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2.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的根本构架。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由课程和实践两大类组成,总计184学时。其中,课程类为146.5学时,实践类为37.5学时。每个学期学时分配均匀,第一、二学期主要以通识课程为主,后面几个学期以专业课程为主并带有实践性的课程,理论与实践的设置方法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的接受、理解、掌握知识。天道酬勤①课程类。通识课包括了大学英语、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根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19门,根本均衡的安排在前四个学期。通识课程的设置让学生的学习不仅限于专业知识,而是让学习变得更加多样化,比方中国特色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