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酬勤地方应用型大学会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探讨杨芳:会计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学科,许多应用型大学均将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作为其教学目标之一。但是我国大多数高校会计课程建设仍然侧重于理论局部。基于此现状,本文以审计学课程为例,分析了目前会计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路,以期为会计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关键词:会计;实践教学;审计学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开展和会计的变革,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开展需求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不仅需要掌握不断变革的最新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将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应用。地方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具有深厚专业理论背景和较高实践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但现状却是大局部高校仍然采取相对传统保守的教学模式,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辅之甚至几乎为零的状态。理论与实践相对割裂,根本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高新会计人才和实践会计人才的需求,从而导致了局部大学生就业专业不对口或毕业即失业的困难局面。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许多高校提出了一体化教学、校企合作等新模式,但这些教改往往流于外表,甚至未得到推行实施,基于实践视角探讨会计教改是十分必要的。二、审计学传统教学现状审计学一般是在继根底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等之后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在目前的审计学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课程建设不科学根据调查,大局部高校针对审计仅仅开设了审计学原理一门课程,每周3-4课时,全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为零。局部高校伴有审计学案例审计模拟实训课程,涉及到少量的实践教学,但未深入讲解。事实上,许多高校会计专业整体更多的是偏向会计和税务局部,对审计仅仅通过理论的讲解算是完成了对审计的初步认识,根本无后续课程。即使存在后续教学,也是与理论脱节的,分散在不同的时段或学期,不同的场所,从而导致了由于学生理论的遗忘而不得不进行理论的回忆,而实践局部却未能得到较好的操作。审计本身是一门逻辑性极强、较为复杂的课程,有许多学生反响晦涩难懂,进入实践教学常因理论根底不牢而不得法门,甚至局部学生直接放弃,教学质量一般,这也是诸多高校该课程挂科率较高的原因之一。〔二〕教学内容选取不合理天道酬勤审计内容较多,一般高校针对会计专业学生主要讲授注册会计师审计,包括审计的根本理论和方案、实施、报告三个阶段的应用。但目前教材编写的框架和内容往往或复杂化或简单化,不符合地方型大学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主要表现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