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程思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路径研究摘要: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对新时代大学生仍然具有重大的教育价值,理应得到传承和弘扬。中药学课蕴含丰富的中华传统美德元素,如敬业乐业、老实守信、创新精神、悬壶济世的人道主义、“求珍品,讲堂誉〞的质量意识、天人合一的尊重自然意识等。高新应通过多目标融合、多课堂联动、多时空协同、多路径评价等路径,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开辟立德树人的新路径。关键词:专业课程思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中药学一、引言习近平总书记心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高校各类课程提出殷殷期望,“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因此,专业课程不应当是立德树人的“看客〞而袖手旁观,也具有“守渠〞“种田〞的荣耀职责,肩负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中药学课程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包含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是对大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值得深入开掘和研究。二、中药学课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必要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要深入开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2]中药学课程蕴涵丰富的中华传统美德元素,是开展课程思政、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载体。(一)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必然要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自古以来,立德树人就是中国教育一贯秉承的教育理念和不懈追求,被中国教育工作者奉为圭臬。立德树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中心环节,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性质,事关我国高等教育开展的方向,事关人才培养的目标。独特的文化是立德树人的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立德树人,要汲取中国独特的文化修养[3]。中药学课程恰恰是中国独特文化修养的集大成者,蕴含了丰富的中华传统美德元素,是课程思政实施立德树人的绝佳载体。(二)匠心匠德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对中国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职业教育必须科学开展,为新时代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不仅需要掌握先进的技术、娴熟的技能,而且还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做到匠心与匠德兼备,才能成为助力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