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常识(修订06.3)防震减灾常识海安县海陵小学编印二00七年三月目录一、地震基本知识1、地震是一种经常性的自然现象2、地震是怎样发生的3、有关地震的几个概念二、地震活动与地震灾害1、地震的空间分布2、地震灾害的形成和类型3、我国的地震灾害4、江苏和南通的地震活动三、地震监测预报和震灾预防1、地震监测预报2、震灾预防3、地震前怎样做好防震准备四、地震应急、地震救灾与重建1、临震不乱,勇敢沉着地对待灾变2、地震来了怎么办3、地震之后应当怎样做一、地震基本知识1、地震是一种经常性的自然现象地震是经常发生的。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也就是说,每天要发生上万次地震。由此可见,地震和风、雨、雷电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但与之不同的是,绝大部分地震只有仪器才能记录到。人类能感觉到的仅5万次,占1%。能造成轻微破坏的约1000次,而能造成强烈破坏的7级以上大地震每年只有18次左右。能造成唐山地震那样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每年大约一、二次。因此,99%的地震并未对人类造成危害,并不等于一有地震就房倒人亡。2、地震是怎样发生的地震的发生,主要是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的结果。地下的岩层因受内力作用而发生变形。开始,这个变形很缓慢,岩层发生褶皱弯曲;但当受到的内力越来越大以至无法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破裂和错位岩层破裂所产生的能量传到地表,引起地表的振动,这时地震就发生了,这种成因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按成因,地震还有火山地震、陷落地震、人工地震等类型。其中构造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约占全球地震数的90%以上,破1坏力也最大。3、有关地震的几个概念震源:地球内部发生的地震的地方叫震源,也称震源区。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按照震源深度不同,地震可划分为浅源地震(小于60千米)、中源地震(60~300千米)、深源地震(大于300千米)。世界上大多数都是浅源地震。目前世界上记录到的震源最深的地震,震源深度约为700多千米。震中:地面上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也称为震中区。震中距:在地面上,从震中到任一点的距离叫做震中距。地震震级:即一次地震释放出的能量大小,它可以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震级越大,释放能量越多;震级每相差一级,它们的能量约相差30倍。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弱震:震级小于3级。这种地震人们2一般不易觉察。——有感地震:震级3-5级。这种地震人们能感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