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强化作业哲学常识81实践及其作用.docx
下载文档

ID:502657

大小:16.38KB

页数:4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0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高 政治 一轮 复习 强化 作业 哲学 常识 81 实践 及其 作用
哲学常识 第八课 第一节 一、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择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目前处于“待发〞状态,方案于2023年发射升空,其主要任务是探测火星附近空间环境,为我国下一步深空探测打根底。这说明(  ) ①科学实验能够提高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 ②实践是认识开展的根本动力 ③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能够推动认识的开展 ④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的理解。“萤火一号〞工程属于科学实验,火星探测器是人们认识火星的工具,发射“萤火一号〞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人们对火星及宇宙深空的认识能力,因此,此题表达的是科学实验对认识的作用,不涉及科学实验与生产实践的关系,②③④符合题意,①排除。此题选D。 答案:D 2.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强化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和节约意识。这是因为 (  ) ①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②主观能动性决定事物开展的方向 ③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导向作用 ④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②说法错误,①③④切题,中选。 答案:C 3.“蚂蚁具有和我们不同的眼睛,它们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线。但是,在认识我们所看不见的这些光线方面,我们的成就比蚂蚁大得多。我们能够证明蚂蚁看得见我们所看不见的东西,而且这种证明只是以我们的眼睛所造成的知觉为根底,这就说明人的眼睛的特殊构造并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恩格斯这个论断的根据是 (  ) ①实践促进人的感觉能力的进化与开展 ②实践促进感知事物的技术手段的开展 ③实践促进对感知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 ④实践促进人类直觉事物本质能力的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恩格斯这一论断说明,实践的开展为人们提供了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推动了认识的开展,故②③正确;“进化〞的动力是优胜劣汰、自然选择,故①错;④中的“直觉〞说法错误。 答案:B 4.“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这句名言是指 (  ) A.真理与权威是相互排斥的 B.真理要靠历史和实践来检验 C.真理与权威是相互依存的 D.只有服从真理,才能具有权威 解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题意可知选B。 答案:B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开展的根本动力、认识的最终目的和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据此答复5~7题。 5.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现在 (  ) ①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 ②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开展的 ③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的 ④认识正确与否是在实践中接受检验的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此题是考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可参照课本,不难选出B项。 答案:B 6.实践是认识开展的根本动力,表现在 (  ) ①实践的开展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提供新的经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②实践的开展不断为认识提供新的评判标准 ③实践的开展使人们物质生产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④实践的开展不断为认识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解析:此题与上一题是一种类型,可参照课本,选D项。 答案:D 7.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它要求我们 (  ) A.必须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 B.必须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C.必须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 D.必须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 解析:选项A、B是完成认识的根本任务的条件,C项是属于认识世界的问题,而题干是要求选择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因此选D项。 答案:D 8.伦敦峰会不负众望地取得诸多实质性共识,传递了“世界难题,全球解决〞的积极信号。“世界难题,全球解决〞,是因为 (  ) A.联系是事物开展的内部动力 B.实践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 C.整体功能必定大于局部功能之和 D.意识对客观事物有促进作用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运用哲学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内部矛盾是事物开展的内部动力,A说法错误;C中的“必定〞说法错误;正确意识对客观事物有促进作用,D说法错误;B正确切题。 答案:B 9.继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后,2023年下半年我国“神舟七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2023年我国还将发射“嫦娥二号〞探月卫星。这说明 (  ) ①我国的认识和实践能力不断增强 ②科学理论是检验实践的重要标准 ③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征 ④事物的规律在实践中得以修正和完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此题考查实践的特征以及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检验科学理论的标准,②说法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④说法错误;①③正确切题。应选A。 答案:A 10.移动通信技术不断开展,从1G 只能进行语音通话,2G 有了短信、WAP上网等功能,到3G 数据传输速度大幅提升,能够提供网页浏览、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效劳功能。这表达了 (  ) ①认识需要在实践根底上不断深化、扩展 ②生产实践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不断开展提供物质条件 ③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开展阶段各有其不同的特点 ④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无止境地向前开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运用哲学道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题干表达了事物是运动变化开展的道理,没有说明认识的深化和扩展,①不符合题干要求,②③④正确切题。应选B。 答案:B 11.伟大的理论产生于伟大的实践,又指导着伟大的实践;实践无止境,理论创新无止境。这主要说明 (  ) A.物质和意识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 B.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要善于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开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解析:考查学生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理解。实践无止境,理论创新无止境,主要表达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应选B。 答案:B 12.漫画三句半挖苦的是现实生活中人们没有认识到 (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开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解析:题干挖苦的是某些领导干部以文件和讲话来对待上级精神指示的现象,没有把上级精神真正落实到实践中为实践效劳,因此选择C。 答案:C 我国古代思想家十分重视实践和认识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许多充满哲理的观点。据此答复13~15题。 13.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老子的这一观点 (  ) A.认识通过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更有意义 B.揭示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对立性 C.主张知识的获得不需要通过思维加工 D.否认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解析:“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的意思是说,圣贤之人不用实践就可以获得知识,不需要看到(东西)就能说出它的名字,不必去做就可以取得成功。显然,老子的观点是脱离实践的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表现,否认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故D中选。A与题意相反,B和C与题意无关,均排除。 答案:D 14.“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与这句诗蕴涵哲理相同的是(  ) 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②晨星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③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④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题干中“操千曲〞、“观千剑〞指实践,“晓声〞、“识器〞即认识,蕴涵实践决定认识。“躬行〞而“绝知〞,“入虎穴〞、“得虎子〞也是实践决定认识,故①③正确,应选A项。 答案:A 15.“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孔子的这些观点在于强调 (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C.实践是认识开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 解析:题干孔子的观点在于认识要应用于指导实践,强调实践是认识的目的,选B项。A、C、D不符合题意。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6.最近,来自德国、奥地利和澳大利亚的天体物理学家,对围绕银河系运转的伴星系的分布和运动进行了细致的观测。根据观测和计算,科学家们认为,这些早期年轻星系碰撞形成的矮星系不可能包含暗物质。这样,星系中恒星将运动得比牛顿理论计算的结果快许多。所以,科学家们得出结论,在没有暗物质存在的前提下,必须抛弃牛顿引力理论,应用改进的引力理论,才能合理地解释关于银河系伴星系这一观测结果。 如果上述设想得到最终证实与确认,这将是第三次对牛顿引力理论的开展,它将对我们理解宇宙产生深远的影响。 根据材料,答复以下问题: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 解析:正确解答此题,一是注意题目中对知识要求的限制,再就是阅读并正确获取材料信息,包括科学家通过实践得出的结论,以及这些认识可能带来的影响,然后运用有关知识加以分析。最后要注意条理标准地进行表述。 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科学理论的不断突破,反映了人类认识的变化开展;材料中科学家们有关结论的得出,都来自于其科学观测等实践活动;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其理论设想的最终证实与确认,还有待于实践的进一步检验。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牛顿引力理论对观测结果的影响以及新设想可能对人类产生的影响,都表达了认识的反作用。 17.20世纪80年代以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组织数百位科学家经过长期的观测、调查、实验和分析探讨,先后发布了四个“气候评估报告〞。1990年报告称“近百年气候变化可能是自然波动,或人为活动,或二者共同影响的结果〞;1995年报告指出,人类活动对地球气候和气候系统的影响已经可以“被检测出来〞;2022年报告认为,“新的更强证据说明,过去50年观测到的大局部气候变暖可能归因于人类活动〞;2023年报告强调,“人类活动很可能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并将这种可能性从2022年的约66%提升到90%以上。 结合“气候评估报告〞关于地球变暖原因的描述,说明人类追求和开展真理的特点。 解析:设问指明要求答复“追求和开展真理的特点〞,但答复时不要忘记结合背景材料。这里的答题思路可分解为相互关联的三局部:真理的产生、真理获得的过程及真理的不断深化开展。从关于地球变暖原因课题确实立到气候评估报告的形成与开展,均说明了真理的产生是以实践为根底的,并在实践的推动下得到开展。 答案:(1)追求和开展真理以实践为根底。关于地球变暖原因的研究课题来源于人类社会实践,“气候评估报告〞是科学家在长期观察实验的根底上形成并由实践检验而不断开展的,反映了人类解决气候变暖问题、实现人类可持续开展的强烈愿望和迫切要求。 (2)追求和开展真理是一个在不同观点争鸣中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反复过程。人类对地球气候变暖原因的真理性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在实践和认识的循环往复中获得的。 (3)追求和开展真理没有止境。目前人类获得的关于地球气候变暖原因的真理性认识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实践的继续开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地球气候变暖原因的认识必然会不断扩展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