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相信常识〞成为常识许崧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是会被一桩桩怪诞的事情夺了眼球,简直是身不由己。那些被称为“热点〞的事,之所以让我们不由自主地被牵动,是因为我们为之动了感情。我们会因为很多原因动感情——欣喜、感动、震惊、愤怒,有时还有不可思议的荒唐。最近我参与了一个关于“回归常识〞的活动,地点在重庆,于是想起了那桩重庆公交车坠江的惨剧。这令我有时机认真思考了一下,我们的常識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常识,是一个心智健全的成年人所应具备的根本知识。我们不需要知道核裂变的原理,不需要明白心脏外科手术的做法,不需要懂得量子物理到底是怎么回事,也一样能过日子。但是,常识是每一个正常的成年人都应该明白的事情,是我们从小到大为人处世的根本依据。以前我一直是这样认为的,后来,我才发现这是一个误会,有那么多没常识的人也长大成人了。在我的认知中,成长就是三件事:有常识,知分寸,敢面对。我很赞同“巨婴说〞,但过去我总是认为那是“巨婴〞不知分寸、没有担当的结果。现在看来,他们问题的根本可能还是出在没有常识。常识之所以是常识,是因为其简单易懂,连孩子都能懂。连孩子都懂的事,偏偏许多成年人表现出不可理喻的无知,为什么?美国有一个带有玩笑性质的“达尔文奖〞,每年颁发一次,主旨是表彰那些“因为愚蠢而主动把自己排除在人类基因库之外、为人类的进化做出奉献〞的人,获奖条件是把自己弄死或者弄到丧失生育能力。这个奖项广受欢迎,每年都有很多人参与票选。2022年,以高票参选的有这么一件事:一个19岁的柏林小伙子因为跟女友争吵,大冬天把对方推到河里,觉得还不解恨,自己也跟着跳了下去,要把她摁在水里。问题是,他的女朋友会游泳,而他不会。姑娘很快游上了岸,只是有点儿失温,但很快就恢复了。小伙子那么是被闻讯赶来的水警们拖上来送进医院的,在医院里挣扎了两个月左右,在2月14日情人节那天死了。警方还怕他在最后的日子挣扎得不够辛苦,送了他一个成心杀人未遂的罪名为他送终。另一件“达尔文奖〞候选事件就没这么简单了。这件事发生在2022年3月,当时纽约地区连降两场暴风雪,很多树木和电线杆倒在路上,警方在危险路段都设置了警示标志。有一个叫安东尼的大叔大概以为,警方在208号公路上设置的警示标志是用来练习绕桩的,便不顾危险,奋勇向前,结果轧到了带电的高压线,汽车起火,安东尼当场死亡。注意,重点来了——安东尼是一名电工。一个专门跟电打交道的人,要是他真没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