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补钙常识与经验总结.docx
下载文档

ID:502608

大小:40.84KB

页数:33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0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补钙 常识 经验总结
补钙常识与经验总结 钙是人体内含量较多的元素之一,是人们拥有健康骨骼和稳固牙齿的根底,孕妇、哺乳期的妈妈需要足够的钙以保证胎儿和婴儿的发育,婴幼儿及儿童、青少年需要足够的钙以维持正常生长发育,中老年需要足够的钙以预防骨质疏松,所以补钙是一个终生的事业。钙除了保证骨骼和牙齿的健康,还参与神经系统和肌肉与神经之间的控制调节,同时还参与凝血机制,并与细胞外表的稳定性有关。大家对补钙的话题都十分关注与重视,下面是一些补钙常识与我的经验,提供给大家参考。也希望大家就这个帖子给出自己的经验,比方哪种钙产品补钙效果好,怎么补钙,需要注意什么........选择平安的钙产品:大家在补钙的同时一定要注意铅的摄入,在自然界,钙与铅往往共存,绝大局部的补钙产品都含有一定的铅,所以补充平安的钙剂更重要。(就我所知,龙牡壮骨冲剂含铅量较高,建议大家不要选择这种补钙产品。)服用时间:服用钙的最好时间是饱腹,晚间。因为钙对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空腹服用容易影响宝宝的食欲,而且人体在夜间对钙的吸收率最高。服用方法:绝大多数的钙都不能与奶同时服用,因为奶中的成分会与钙结合形成皂钙,这种物质不仅不被人体吸收,而且影响宝宝的消化。服用钙的同时,应注意维生素d的补充,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的钙、磷吸收,促进血钙、磷向骨骼、牙齿的转移,抑制肾脏的钙磷排泄。除了晒太阳和饮食摄入的以外,每天补充200-3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即可。(维生素d长期过量服用才会导致中毒,正常的服用是没有关系的。) 钙摄入量:哺乳期的妈妈每日通过乳汁向宝宝提供250mg的钙,所以母乳喂养的妈妈自己一定要注意补钙,哺乳期的妈妈摄入量是1500mg/日;婴儿6个月前钙摄入量是400mg/日;婴儿6--12个月每日钙摄入量是600mg/日;1岁以后钙摄入量是800mg/日。成人日常饮食中每日可以吸收到400mg的钙,如果注意食用高钙食物,能吸收600mg钙。有一个比较方便的换算方法,根本上1ml奶中含有1mg的钙。但是注意:这并不说明宝宝喝了多少ml的奶,就能吸收多少mg的钙。每个宝宝因为个人体质的原因,以及奶产品中各种配方的比例,使得钙的吸收率有高有低,根本上对钙的吸收能力在15%--30%之间。 下面说说我的经验:心心从出生后15天开始补钙和维生素d,(好象我们这里医生都是这样建议的。)心心服用过的钙有:儿研所的复合钙2号,迪巧钙,葆婴的钙,凯思立d。维生素根本上一直在服用伊可欣。个人感觉,复合钙2号比较适合小婴儿服用,因为它是兑水喝的,带葡萄糖的甜味,对于小婴儿来说用奶瓶喂比较方便,口味也容易接受。需要注意的是水不要兑得太少,否那么太甜,以后宝宝就不容易接受白水。(我一般兑50ml--60ml的水。)而且喂的同时要轻轻摇晃奶瓶,以免钙沉淀了喝不到。(27.8元/盒,可服用1个月。)迪巧钙是医生推荐的,含维生素d,草莓口味。不过因为是片剂,而且不好溶化,所以都是每天磨碎了加在辅食里吃,加在辅食里也能看见一粒一粒的,并不溶化。感觉稍微有点麻烦。(49元/瓶,可服用2个月。)凯思立d中含维生素d,橘子口味。对于不能咀嚼的小宝宝,可以放在汤匙里,加一点水,软化后喂给宝宝。大一点的宝宝,比方心心现在就可以直接放在嘴里吃,在唾液中很快就溶化了。(23.5元/瓶,可服用40天。)葆婴的劲骨钙得片,含维生素d,含铅量极低,不添加任何化学成分和甜味剂,是很纯洁的钙。服用的时候也是可以放在汤匙里,加一点水或果汁,软化后喂给宝宝吃。也可以加在辅食或饭里吃。好处是服用方便,而且不含化学添加剂,但这点同时也使得它的口味不容易被宝宝接受,不能象凯思立d那样直接吃,需要泡在水里(果汁里)或饭里吃。(113元/瓶,可服用6个月。)除了复合钙2号之外,我给心心选择的都是碳酸钙,这是因为碳酸钙是目前公认的吸收率最高的钙,而且我发现碳酸钙都能和食物同服(奶除外),这对不喜欢钙味道的宝宝来说,加在辅食或饭里就能服用,很方便。心心一般隔天一颗伊可欣,夏天的时候因为户外活动时间长,而且日照充足,所以我给她停了一段时间,秋天的时候又接着服用。心心小的时候,我是把伊可欣剪开小口,挤到心心嘴里,她一直不是很喜欢吃。后来我看到一个朋友说直接把伊可欣整个放到宝宝嘴里,宝宝特别爱吃。出于好奇,我也这么做了,那时心心大概2023个月,结果发现心心从此爱上了伊可欣,每次伊可欣一放到嘴里,她都抿着嘴满脸是笑(嘴张开怕伊可欣漏出来)。 第二篇:中国式补钙遭质疑,补钙不当可能导致恶果中国式补钙遭质疑 补钙不当可能导致恶果 作为在美国生子的母亲,李旭深感回中国当妈有难度——她是深造归来的医学博士,却为宝宝缺不缺钙这样看似简单的问题团团转。 故事的开始挺喜庆,去年1月,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这位博士生顺利完成为期一年多的赴美交流学习工程,并带回了一个5个多月大的小宝宝。 “你小孩儿有点儿枕秃,这是缺钙的病症啊。〞她首次领宝宝去社区医院打疫苗,大夫便斩钉截铁地给出了这样的结论,并给李旭介绍了一种“效果挺好的〞小儿钙颗粒。 这让年轻妈妈犯了难。在美国,她每个月都会带孩子去体检,从没被告知孩子缺钙。她还特意问老外医生,“要不要给孩子补钙。〞得到的答案是,“不用。〞 从社区医院回家后,纳闷的李旭随即给导师、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教授李可基打了个 。就此,一项在近日完成并被广泛关注的调研被激活了:李可基和学生在XX省XX县区两个保健科的预防接种门诊抽样调查了218个家长,结果高达86%的家长在孩子不到6个月时便开始为其补钙。 “吃母乳再补钙,那是荒天下之大谬。〞李可基说,“全世界恐怕只有中国出现这种情况。〞 婴幼儿补钙不当的危害会不会比三聚氰胺造成的肾结石还严重 不满半岁且采用母乳或配方奶粉喂养的孩子到底该不该补钙。在李可基看来,这是个伪命题。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供了明确的摄入标准。根据其婴幼儿营养指南,婴幼儿0-6个月时每天应摄入300毫克钙,而母乳能为婴儿提供充足的膳食钙。欧洲儿科胃肠肝病营养学会(espghan)公布的全球婴儿配方奶标准那么显示,每202300毫升配方奶应含330~940毫克钙。 “这意味着,只要小孩消化吸收正常,奶粉合格,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均没有任何必要再额外补充钙剂。〞李可基说。 事实上,今年1月12日,卫生部印发的母婴健康素养——根本知识与技 能(试行)第二十六条也专门指出,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后6个月内一般不用补充钙剂。 “相反,对婴幼儿而言,过量的钙有可能会减少铁和锌等营养素的吸收,还有可能增加肾脏负担,甚至有肾结石的风险。〞李可基这样推论。 这一推论令很多家长担忧不已——“婴幼儿补钙不当的危害,会不会比三聚氰胺造成的肾结石还严重。〞 对此,中国营养学会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修订专家组成员、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陈裕明给出的观点是,“只要补充量未超过推荐的1/2,就没有必要恐慌。〞 在国际上,通常将婴幼儿钙摄入总量超过推荐量的50%,看成是过度补钙。美国的研究者曾专门进行过一项3-5个月婴儿过度补钙试验,在试验里,补钙组日均摄入量高达正常标准的4倍(约每天1700毫克),对照组正常摄入量为每天470毫克。9个月后,结果显示,补钙对婴儿血钙、尿钙和铁营养指标均无显著影响。 由于肾结石主要是因为尿钙增加而引起,美国研究者推断,“即使钙摄入量高达每天1500~1800毫克,引起婴幼儿肾结石的风险也极低。〞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同时为了确保平安,美国国立医学研究院食物营养专家组将0-6月婴儿最大耐受剂量定为每天202300毫克。 “过度补钙是不合理的,过度恐慌也是不合理的。〞陈裕明强调。 但对李旭而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根本无从判断何为合理。她记得,社区医生曾经通过给婴儿剪头发“查微量元素〞的方式断定“孩子缺钙〞,同事们也说自己的孩子都是“含着钙剂〞长大的,就连婆婆都一口咬定“枕秃〞就是“缺钙〞。 “看着周围的年轻妈妈们,我也不想欠孩子点什么。〞半信半疑的李旭在海外购物网站订购了名为childlife的美国原装进口液体钙。 这被视为缺钙,那被视为缺钙,连做鬼脸和说话晚也被归结为缺钙实际上,国际上迄今为止也没有统一判断婴幼儿是否缺钙的标准。 “全部都是误解。〞陈裕明叹了口气说。他认为,判断婴幼儿缺钙较好的参考标准是:首先根据营养师对婴儿日常膳食的分析,钙摄入量在推荐量的70%以 下;其次是具有如骨钙化不良、x-型、o-型腿等佝偻病相关临床病症及体征显示缺钙;最后是排除维生素d缺乏。 而关键在于,上述三点必须同时满足,才能判断可能缺钙,而轻度的钙缺乏往往难以通过检查发现。 “很多医生和营养师误以为,只要一项符合就是缺钙,因此大局部婴幼儿到了中国都会缺钙的。〞陈裕明补充道,“至于枕秃、盗汗、夜啼更是十分普遍的生理现象,它们与缺钙绝不是一对一的因果关系,这种误解大局部来自错误的经验。〞 误解其实不止于此。在妈妈们中间流行的一种“医嘱〞是,需要补钙的不只是宝宝,妈妈也需额外补钙,这样既于孩子有益,亦可以防治自身骨质疏松。陈裕明告诉记者,202223年,对冈比亚妇女的研究说明,在对日均钙摄入量300-400毫克的妇女,以每天1500毫克的标准进行孕期补钙,结果产后母乳钙含量、婴儿骨密度及身长体重等,均无明显差异。在对日均摄入量极低、仅为每天288毫克的冈比亚哺乳期妇女,以每天714毫克的标准进行补钙,在8-78周的哺乳期期间,乳汁钙浓度及其变化与对照组也几乎完全相同。 另一项临床研究那么显示,在根底膳食钙中位数为每天821毫克的哺乳期妇女中,以每天202300毫克为标准补钙,并不能预防哺乳期的骨质流失,而在哺乳期结束后,骨密度会以每月0.5%~2.0%的速度自然恢复。 陈裕明认为,这些研究说明孕期以及哺乳期钙摄入量水平,对新生儿骨健康并无较大影响,而且在正常钙摄入量的根底上补充钙,也不能减少该时期的骨质流失(考虑到孕期和哺乳期妇女食量大大增加,对孕妇的推荐量已经比正常成人有较大幅度增加)。 某种程度上,一线医务人员的判断直接决定了妈妈们的选择。在李可基组织的调研中,有167位母亲选择为宝宝补钙是因为“听从了医嘱〞。 李旭还记得,在美国的一次检查结束时,她提起了孩子的枕秃,美国医生的答复是,“你那孩子老躺着,多少肯定长得稀疏一点。〞而关于孩子夜啼的病症,老外更是直截了当地说,“白天睡多了,以后少睡点吧。〞 “这不是说我们的医生成心说谎,事实上,很多医生尤其是基层的医生确实不了解。〞李可基说,“他们可能真的是好心办坏事。〞 陈裕明也分析,由于营养学是儿科极边缘的业务,医生在校时的营养教育常少于30学时。因此绝大多数医生对营养学了解极少,也不关心营养学。很多医生关于推荐量和钙等补充剂知识,来源于商业推广性质的学术会,容易被误导。“医生讲营养和营养教授讲临床一样,大多一知半解。〞他补充道,“科普的投入远远不够。〞 母乳喂养支持社区负责人董明珠告诉记者,在美国,儿科医学学会会对类似问题展开研究,一旦形成政策,便会组织指导所有儿科医生。 “可我们的妈妈们不知道该听谁的,便容易人云亦云,很容易就被育儿焦虑击中。〞董明珠说,她以前担任某育儿论坛版主时,关于补钙产品的软文铺天盖地,有时一个下午光删帖就要删200多条。 有一次,一个管理员发了一个题为可把钙累坏了的搞笑帖,帖子里写道:“钙,是微量元素中最受气的一种,托医药保健品广告的福,宝宝的很多正常阶段性现象都被扣上缺钙的帽子了。〞 其中,磨牙、摇头、多动被视为缺钙,大奔儿头、方颅、额头长角被视为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