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电事故小常识一、触电事故的特点:1、事故原因大多是由于缺乏平安用电知识或不遵守平安技术要求,违章作业所致。2、触电事故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中春、冬两季触电事故较少,夏秋两季,特别是六、七、八、九四个月中,触电事故特别多。其主要原因不外乎气候炎热,多雷雨,空气中湿度大,这些因素降低了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人体也因炎热多汗,皮肤接触电阻变小,衣着薄弱,身体暴露局部较多,大大增加了触电的可能性,一旦发生触电时,便有较大强度的电源通过人体,产生严重后果。3、低压工频电源的触电事故较多。据统计,此类电源所引起的事故占总数90%以上。低压设备较高压设备应用广泛,人们接触的时机较多,加上220-380伏的交流电源习惯称其为"低压",好多人不够重视,丧失警惕,因此容易引起触电事故。二、触电的类型:一般按接触电源时情况不同,常分为两相触电,单相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三、电流对人体的影响:电流通过人体后,能使肌肉收缩产生运动,造成机械性损伤,电流产生的热效应和化学效应可引起一系列急骤的病理变化,使肌体遭受严重的损害,特别是电流流经心脏,对心脏损害极为严重。极小的电流可引起心室纤维性颤抖,导致死亡。电击伤对人体的伤害程度与电流的种类、大小、途径、接触部位、持续时间、人体健康状态、精神状态等都有关系。1、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对人体的影响也越大,因此,接触的电压越高,对人体的损伤也就越大。一般将36伏以下的电压作为平安电压。但在特别潮湿的环境中即便接触36伏的电源也有生命危险,所以在这种场所,要用12伏平安电压。2、交流电对人体的损害作用比直流电大,不同频率的交流电对人体影响也不同。人体对工频交流电要比直流电敏感得多,接触直流电时,其强度达250毫安有时也不引起特殊的损伤,而接触50赫交流电时只要有50毫安的电流通过人体,如持续数十秒,便可引起心脏心室纤维性颤抖,击导致死亡。交流电中28-300赫的电流对人体损害最大,极易引起心室纤维性颤抖,20220赫以上的交流电对人体影响较小,故可用来作为理疗之用。我们平时采用的工频交流电源为50赫,从设计电气设备角度考虑是比较合理的,然而50赫的电流对人体损害是较严重的,故一定要提高警惕,搞好平安用电工作。3、电流持续时间与损伤程度有密切关系,通电时间短,对肌体的影响小;通电时间长,对肌体损伤就大,危险性也增大,特别是电流持续流过人体的时间超过人的心脏博动周期时对心脏的威胁很大,极易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