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司法考试-备考辅导-社会变迁中人民调解委员会社会变迁中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本文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人民调解委员会制度的变迁,着重在政策、学说和实践三个层面关注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地位的衰退、功能的弱化。本文在立足于现代性社会理论,指出人民调解委员会面临严重困境的原因在于改革者对外乡资源的漠视和对西方话语的依赖,而人民调解制度的复兴不仅需要重视传统资源,而且需要认清当下中国的国情。【关键词】人民调解委员会;政策;学说;实践;现代性;外乡资源【正文】此文为笔者本科期间承当南京大学法学院本科科研资助项目而提交的论文,本欲通过实证调查分析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现实运作,后因多种原因未能实现原定方案。本文算是“替代品〞,无论分析框架,还是论证策略,抑或语言表达,均存在甚多问题。但恰是通过写作这样不成熟的小论文,笔者获得求知之乐,现贴于此,诸多问题还望读者海涵!一、研究的缘起、方法和相关概念界定人民调解委员会是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下设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中华文明长期受到儒家伦理滋养熏陶,推崇天人合一、和谐共处的生存理念,“无讼〞和“和为贵〞的观念深入人心。当乡土社会中出现财物纠纷、伦常失范的情形时,人们更多地借助于乡土士绅调处解决,而较少的诉诸官府。[1]这一传统文化的珍贵资源在现代中国也受到了重视和挖掘,从抗日战争时期前方的“马锡五审判模式〞到建国后广泛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中国人民可谓对传统的纠纷解决模式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建构了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人民调解制度,甚至于被外国学者称之为具有“毛泽东特色〞的纠纷解决制度。[2]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经济迅速腾飞、创造中国奇迹之时,在法制建设如火如荼、迈向现代化之时,人民调解委员会制度的开展经历了意想不到的困难和坎坷,今日其衰败冷清的状况以至于难以将其纳入“现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主力阵容〞。我们的问题是:何以人民调解委员会制度的运作在现代性语境中会遭遇到如此的困境?在现代化的法制建设格局下,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地位、功能如何?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改革如何样维系其民族文化传统和社会主义的特色?对于当下人民调解委员会制度改革的方针、政策和具体建议,我们如何样才能保持适当的距离,做认真而冷静地审视,以便真正恰切的把握人民调解委员会制度改革的方向和关键?这正是本文意欲答复的问题。欲想深入地检讨当下人民调解委员会制度所面临的困难,不仅要看到外表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