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雨霖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柳永及其词作风格;2.了解词牌“雨霖铃〞;3.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4.深刻体会雨霖铃“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能力目标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读鉴赏词的根本步骤和方法;3.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2.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教学难点】1.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根底上把握诵读技巧;2.引导学生深刻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点拨法。【教具准备】PPT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清赵翼有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唐诗过后是宋词,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于是宋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到达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宋词的风格比拟豪放派: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苏轼辛弃疾〕婉约派: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柳永李清照〕二、作者简介:柳永(约980--约1053年),福建崇安人,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狂放不羁,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经常流连于秦楼楚馆,为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柳永因了这举第不进倍受打击,之后在汴京、苏州、杭州一带过着流浪的生活。54岁方考取进士,做过几任小官。晚年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妓合金葬之南门外。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在北宋著名词人中,他的官位最低,但在词史上却占有重要地位。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者,也是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的词人。他的词在当时便为人传唱,据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柳永在与歌妓一起生活中得到了感情上的慰藉,同时他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所以他的作品,很多是反映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感情真挚。雨霖铃便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已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板书:雨霖铃柳永〕三、词牌由来:马嵬兵变后,杨贵妃缢死,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北还,一路戚雨沥沥,风雨吹打在皇鸾的金铃上。唐玄宗听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四、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