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评论2023.01REGIONALECONOMICREVIEW国家中心城市科技创新溢出效应实证分析与对策建议*王建国杜雨婷摘要:结合2006—202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来研究国家中心城市的科技创新在空间上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国家中心城市的科技创新显著带动了周边非中心城市的经济增长,有效溢出半径达700千米,最优溢出距离在500千米处,溢出效果呈倒U型趋势。由于九大国家中心城市的科技创新水平具有明显差异性,导致科技创新的溢出效应不同,存在异质性。有效发挥国家中心城市的科技创新空间溢出效应带动周边非中心城市发展,北京、上海重点在于充分释放科技创新能量,广州、成都等关键在于与周边联动释放科技创新效应,郑州努力方向在于蓄积并提升创新势能。同时,显著扩大国家中心城市科技创新空间溢出的规模效应,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国家中心城市空间布局。关键词:国家中心城市;科技创新;溢出效应中图分类号:F2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766(2023)01-0104-13收稿日期:2022-12-10*基金项目:202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内在机理、实现机制及综合对策研究”(21BGL250)。作者简介:王建国,男,郑州大学商学院研究生导师(郑州450002);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郑州451464)。杜雨婷,女,郑州大学商学院硕士生(郑州450002)。【城市经济研究】一、引言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8月26日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指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早在2005年,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就提出了“国家中心城市”的概念,而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指出,应该在中国城镇体系的最高位置设立国家中心城市来发挥枢纽作用,从而带动其他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等活动的全面发展,并逐步把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确定为中国九大国家中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定义为“居于国家战略要津、肩负国家使命、引领区域发展、参与国际竞争、代表国家形象的现代化大都市,既是引领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布局的重要举措”。国家中心城市是在直辖市与省会城市之上的新的“塔尖”,是中国城镇体系的最高层次,它集中了中国在空间、人口、资源以及政策上的主要优势,对外能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