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人教课标七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自测试卷二.docx
下载文档

ID:489953

大小:19.09KB

页数:7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0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教课 年级 语文 第四 单元 自测 试卷
第四单元自测试卷〔二〕 一、知识积累及应用。〔20分〕 1. 以下加点词语注音有误的一项为〔 〕。〔2分〕 A. 潜行〔qián〕 谚语〔yàn〕 和睦〔mù〕 B. 铁锹〔qiāo〕 倏忽〔shū〕 高垣〔yuán〕 C. 足迹〔jì 〕 蝉喙〔huì〕 弥漫〔mí〕 D. 万载〔zǎi〕 峰峦〔ruán〕 篡夺〔zuàn〕 2. 以下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为〔 〕。〔2分 A.忧怨 乌云密布 B.宫店 实是求事C.钳子 海市蜃楼 D.莴苣 夜色沧茫 3.根据所给意思,归纳出恰当的词语。〔6分〕 〔1〕远古的时代。 〔2〕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 〔3〕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不清楚。 〔4〕隐隐约约,假设有假设无。 〔5〕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 〔6〕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 4.根据句意,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3分〕 〔1〕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 〔奇异、奇幻〕的神话。 〔2〕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 〔望、看〕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3〕它们的声音不强,我的耳朵的鼓膜并不都能 〔倾听、捕捉〕到这微弱的声音。 5. 调整语序,写出正确的排列顺序。〔3分〕 〔1〕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 〔2〕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 〔3〕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4〕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齐地排列着。 〔5〕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 〔6〕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师,像奔马。 正确的语序是: 6.请你为学校草坪警示牌拟两条标语,提醒同学们保护草坪〔要注意语言的得体〕。〔4分〕 二、 阅读训练〔40分〕 〔一〕 化石吟〔9分〕 张锋 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 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 请向我一一讲述那 的神话。 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 描绘出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 你否认了造物主的存在, 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答复。 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 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 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 为历史留下一串珍贵的密码。 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 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海枯,石烂,日转,星移…… 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7. 选段开头的两个问句有什么作用?〔2分〕 8. 画线诗句中“平凡的真理〞是指什么?〔2分〕 9. “为历史留下一串珍贵的密码〞一句中的“密码〞怎么理解呢?〔3分〕 10. 选段运用第二人称的拟人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2分〕 〔二〕短期气候预测:帮你“听风便知雨〞〔18分〕 短期气候预测,就是每天电视播送里的天气预报吧?如果你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收听、收看天气预报,三五天内的气温、温度、风力等“一切尽在掌握中〞,大大便利了日常起居。但是,想不想在酷暑里知道这个冬天冷不冷?想不想在寒冬中预知明年夏天发不发洪水?——那就要靠“短期气候预测〞了。 中国是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旱涝、高温、冷害等气候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年均约1000亿元,死亡人数年均6000人以上。同时,中国又是农业大国,农业“靠天吃饭〞,气象预测的“九五〞攻关工程,引来全国105个单位、400多名科研人员为之奔忙,这个工程,就是“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研究〞。 “短期气候预测〞,是相较“长期气候预测〞而言,后者做的是未来50、100年的气候分析,难度极高。而“短期〞, 也不像天气预报时段那么“短〞,它的时间概念不是“日〞,而论“月〞、“季〞、“半年〞、“一年〞。它所承当的是,帮助国家决策部门了解掌握未来数月里或一年里的气候变迁,减免不必要的人、财、物损失。 例如,预测即将来临的冬天何时变冷,石油开采部门由此决定油井需要何时封井,稍有缓慢,冰就会像刀子般把油管割裂;天气冷到何种程度,便可预知某些海湾会不会结冰,破冰船之类的交通运输工具要不要及早调度;而农业部门也根据预测的气候冷暖,提前选择明年播种的作物品种。甚至于,明年的空调产量乃至于扇子、饮料产量,相关行业都会随时看“短期气候预测〞的“脸色〞行事。农业、水利、交通、工业等等,短期气候预测的作用无处不在,说它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绝非夸张。 短期气候预测,印度做了百余年,日本、俄罗斯做了七八十年,与之相比,中国这方面的“资历〞同样不算短。1958年,我国首次发布“长期气候预测〞,这就是“短期气候预测的前身〞。40多年来经验积累了不少,但一直到90年代,我国始终处于各地零散研究的状态,而从未将之“业务化〞,换句话说,完整的预测系统尚未建立。 科研的每一点进展都不会是来自一两个人的一蹴而就。预测系统包括全球各国的各种气候资料收集齐全,随之建立一个包括预报天气、海洋与大气耦合模式、中国与邻近区域地区细化、厄尔尼诺系统预报等繁杂的模式系统…… 这一切,意味着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5年奋战,终使“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研究〞大功告成。 作为“九五〞重中之重的科研工程,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曾在“1998抗洪年〞准确预报了长江、松花江洪水以及2023年的汛期。目前,该系统在国家气候中心用于年、月、季节、年及年际时间尺度的气候预测业务试报。 与天气预报相比,短期气候预测面对更多不确定因素。凭啥判断下一个季节是热是冷、是旱是涝?即便掌握征兆,周密演算,也还可能要面对一些不可预知的变数。 1998年大洪水之所以能准确预报,正缘于一些重要征兆被我们及时抓住:1997年冬天,青藏高原大雪频频,与此同时,“厄尔尼诺现象〞频频光临我国。科学家通过系统中众多模式对其进行了繁杂的演算,从而判定,第二年有洪水。这套系统主攻的是汛期预报,每年4月间都会向有关决策部门通报当年夏天汛情预报结果。对于今夏还会不会干旱下去,雨水多不多,目前仍意见不一。 气象变幻莫测,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绝非万能,在误差中不断修正,气象科学才能进步。 1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4分〕 12.第1段开篇用了一个 句,能否改成其他的句式?为什么?谈一谈其中的理由。〔4分〕 13.由第3段给“短期气候预测〞下定义。〔2分〕 短期气候预测是 14.第4段运用 说明方法。〔2分〕 15.第7段中答复了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的两大功绩:〔1〕 〔2〕 16.本文的说明顺序为 〔2〕分 〔三〕〔13分〕 蜻蜓被誉为昆虫里的“飞行之王〞。 在闷热的夏季里,暴雨将至或骤雨初歇,蜻蜓常常三五成群在空中飞舞。它好似一架飞机,而飞行技巧却远远高出于飞机之上。它能忽上忽下、忽快忽慢地飞行,它能微微抖动翅膀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弯。它能悬在空中不移动位置,这时它的翅尖每秒钟要挥动30-50次,作长“8〞次运动。就这一手,大多数以飞翔著称的鸟类也望尘莫及。它可以长途飞行,一小时飞行六七十公里而不着陆;也能突然降落,停在一个尖尖的枝梢上,瞬间又飞得无影无踪,唐诗中“蜻蜓飞上玉搔头〞,生动地描写了这种“特技〞表演。 蜻蜓飞得那么自由自在,是靠神经系统控制着翅膀的倾斜角度,微妙地与飞行速度和大气气压相适应。蜻蜓这种“自动驾驶仪〞比现代飞机灵巧得多。人们从仿生学的角度不断研究昆虫的飞行与构造机能的特点,“移植〞到飞机设计上加以应用。例如在空气动力学中有一种“颤振〞现象,如飞机机羽不能消除“颤振〞,快速飞行时就会使机羽折断,招致机毁人亡。蜻蜓那么是消除颤振的“先驱者〞,它的翅端前缘有一块色深加厚的局部,叫翅痣。这是保护薄而韧的蜻蜓翅不致折损的关键,人们仿照翅痣,在飞机机羽上设计了加厚局部,于是战胜了颤振,保证了快速型飞机的平安。 17.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2分〕 18.本文采用的说明方法有 。〔2分〕 19.文中的引号除了“蜻蜓飞上玉搔头〞是引用之外,其余引号都表示 〔2分〕 20.蜻蜓为什么被誉为“飞行之王“?〔2分〕 21.归结一下蜻蜓能做哪些“特技表演〞?能做这些“特技表演〞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22.本文的结构特点是 〔2分〕 三、写作〔40分〕 月亮,地球的近邻,人类的朋友。读了月亮上的足迹,可能引发你对这颗星球产生更大的兴趣,想揭开它更多的秘密,对此寄予了许多美好想象、向往。围绕“月球〞这一话题,开展想象,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答案: 一、1.D 2.C 3.⑴太古 ⑵预兆⑶喑哑⑷缥缈⑸可望不可及⑹弱肉强食 4.⑴奇幻⑵望⑶捕捉 5.3、2、4、1、5、6 6. 略 二.7、引起读者思考,引出下文。8、是指人类不是造物主创造的,而是由生物进化而来的。 9、是指通过比照的研究,我们可以破解生物进化之谜。10、运用第二人称手法,使文章显得亲切而生动,更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11、短期气候预测,短期气候预测的意义、含义、作用12。议论句,不,可引起读者兴趣和思考。13、略14、举例说明15、略16,逻辑。17蜻蜓具有高超的飞行能力的根本原因。18,举例,列数字,作比拟,打比方,下定义。19,特殊含义20,会表演各种飞行特技。21、归纳第〔2〕段〔3〕、〔4〕、〔6〕句内容,第〔3〕段第一句22、总分。 三、按中考标准给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