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1期福建教育学院学报收稿日期:2022-09-06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高校创业教育组织机制研究”(课题编号:FJJKCG20-300)。作者简介:谢梅,女,福州大学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助理研究员。高校创业教育组织机制的探索谢梅(福州大学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福建福州350116)摘要:当前高校并未发挥创业教育的主体功能,为此应尽快构建高校创业教育组织机制,以推动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创业教育的内涵和目标要求创业教育要以强调能力为核心,强调实践导向为重心,构建培养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教育机制。高校创业教育的组织机制应遵循教育内容与形式统一、确立德智能体为核心目标追求的原则。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组织机制,可尝试以大学德智能体教育委员会为领导核心,以专业学院为主体,以“德行教育中心+知识教授中心(教务处)+能力培养中心+体育部”为基础进行构建,以期实现大学生德智能体等全面发展,发挥高校在创业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能力;实践;组织机制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884(2023)01-0098-03一、问题的提出(一)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实效考察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方式多样,有课堂教学也有实践活动。课堂教学主要是对部分同学进行创业培训,围绕培养创业意识、传授创业知识、训练创业技能等展开,在课程设置上,主要有《创业学》《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等,授课教师大部分是负责就业指导的辅导员和行政工作人员。实践活动主要是参与孵化项目、参加创业类大赛等,较多高校还特别建立了创新创业园区,该类园区的特点是与企业合作经营。自2002年教育部试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以来,我国高校教育体现出三大变化:一是统筹安排创新创业教育的专门机构纷纷建立;二是校企联合平台纷纷建立,似乎企业才是教育的主力军;三是促进就业成为创业教育的核心目标,通过创业教育“落实以产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1]。因此,高校创业教育的成果也常常表现为孵化了多少项目、注册了多少公司、增加了多少就业岗位等。高校内部诸如创新创业园、校企平台等专门性组织机构产生后,将创业教育的核心建立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帮助学生开创企业上,创业教育尽管投入巨大,但学生创业率低、创业成功率更低。不论是从具体实施状况还是从成果表现上来看,我国目前推行的创业教育与传统专业教育始终无法融合,且成效不佳。(二)我国高校创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