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玉书,林韫琦,曾淑欣等: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型人才助推地方农业发展路径的探索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指明了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方向。在此研究背景下,国内学者主要围绕乡村治理、乡风文明、乡村旅游等方面进行研究。其发展路径大多注重提升经济建设、加快改进生产产业模式、推进农业供给性改革、在农村开办工业化乡镇企业、加工农业副产品等手段实现产业振兴,研究方向较为宽泛,缺少对新技术新模式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实际运用分析。本文重点从乡村振兴现实基础与面临的实际挑战出发,归纳分析了实现乡村振兴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从高校人才与生物技术的具体实施层面进行梳理和研究,深化理解人才因素在乡村发展道路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原因,并立足于绿色发展理念,运用生物技术推动农村农业高质量发展。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关注农业升级、人才保障、“三农”工作、乡村文旅建设等,将高校人才、生物技术与农村一、二、三产业有机耦合,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生态循环发展路径。1乡村振兴的实现基础与实施难点1.1实现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乡村振兴的实施战略,明确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经过五年的努力,我国在粮食增产、农业现代化建设、精准脱贫攻坚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的背后,离不开资源优势,外部要素与国家政策三个方面的合力推动,奠定了乡村振兴的实现基础。1.1.1资源优势资源是指乡村可直接或间接应用,无需后天创造的物质,是决定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方向的重要基石。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资源优势具有极大的依赖性,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分为对资源的直接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型人才助推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型人才助推地方农业发展路径的探索地方农业发展路径的探索(厦门医学院福建,厦门361023)【摘要】回顾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情况,不少地区已探索出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但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水平仍是我国农业的短板。本文立足我国农村农业当前发展进程,从多角度总结分析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生物工程技术运用于农业发展的亮点与高校专业型人才助推乡村振兴的优势,结合现代高校人才、生物工程技术与乡村振兴三者之间的耦合互动关系,探索一条以生物工程专业型人才为基础构建的乡村生态循环产业化发展新路径,为乡村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新思路。【关键词】高校人才;生物技术;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中图分类号:S-01文献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