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职院校思政队伍在劳动教育...大学生就业和创业融合的对策_平迪.pdf
下载文档

ID:480116

大小:2.15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4-0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高职 院校 队伍 劳动教育 大学生 就业 创业 融合 对策 平迪
2019 年 4 月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2019 年工作要点中要求,“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紧密结合,全力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升级版,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1“劳动教育”与“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融合发展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围绕学生的成长成才发展,将其贯穿育人全过程。2020 年,教育部在 关于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中强调,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成为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毕业人数持续增加,加之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大学生就业与创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研究背景(一)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紧迫性2019 年 7 月,教育部在 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 中明确了新时代高职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高职院校应将培育目标与社会需要相结合,通过劳动教育环节中的劳动观、劳动素养培养及劳动能力等提升来促进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的提升,在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过程中为社会的发展进步培养高技术技能人才。根据相关调查研究可知,目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开展的过程及结果并未达到理想成效,同时当代大学生的劳动观及劳动能力还存在较多问题,如“佛系”、“不劳而获”等错误思想影响着大学生的三观养成,此外劳动实践的缺乏也导致部分大学生不会劳动、不爱劳动、不懂劳动,均体现了劳动教育的现实紧迫性。(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大学毕业人数的逐年增多,“就业难”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普遍问题。同时,快速发展的社会各界对人才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刚离开校园步入社会职场的大学生来说,需要具备的不仅仅是专业的知识技能,更需要的是较高的劳动素养。“创新创业实质上是一体的活动,不存在只有创业而没有创新的活动,也不存在只有创新而没有创业的活动。”2高校为学生们的职业能力提升提供了课程开展、双创比赛等平台,但部分学生仅为了资格证书、学分认证、证书奖项等参与活动。以某高职院校为例,学校组织的双创、“互联网+”等比赛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职业素养与能力提升效果并不明显。二、劳动教育与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内在关联(一)劳动教育为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高职院校思政队伍在劳动教育中与大学生就业和创业融合的对策平迪(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长春 130000)摘要: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基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是大思政背景下协同育人的重要指导方针,新时代劳动教育与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融合是人才培养的大势所趋,更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现实需求。辅导员与思政教师更是育人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和指导者。同时,劳动教育与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具有理念和实践的共通性和互进性,通过内在关联逻辑的明晰,探索在高职院校培养过程中,将其二者的理念价值、能力提升、育人载体有机融合,促进其养成正确的劳动精神,培养其良好的劳动能力,在劳动中全面提升其自身综合素养,在未来的就业与创业中,将有利于大学生拥有更好的职业素养和劳动素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队伍;劳动教育;就业与创业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23)02-0110-03基金项目:2021年度吉林省高教科研课题“人工智能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路径研究”(JGJX2021D705);2022年度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科研规划项目(思政专项)课题“三全育人 视域下辅导员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研究”(2022JZ012)作者简介:平迪(1992-),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硕士,助教,从事劳动教育、思政队伍建设研究。经济研究导刊ECONOMIC RESEARCH GUIDE总第532期2023年第02期Serial No532No02,2023110-“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目标在于持续优化大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劳动素养,让大学生在劳动创造中追求幸福感,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3首先,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需要大学生有正确的就业与创业认知和能力,如就业创业观、适应就业能力、职业抗挫能力等。一方面,劳动教育首先是为了大学生有正确的劳动认知和劳动态度,同时在实践劳动中得到认识的升华,从而奠定正确就业与创业理论认知的形成。另一方面,劳动教育的本质就是开展实践教育,劳动教育可以通过实践的应用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养成吃苦耐劳、不惧挫折的良好品质。通过劳动教育实践可以促进学生在未来就业与创业中的综合能力提升,从而奠定坚实的就业与创业能力实践基础。(二)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为劳动教育提供目标与经验支撑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开展,最重要的就是目标导向,针对就业迷茫的现实情况,通过梳理劳动教育与就业与创业能力的逻辑关系,可以在学习动机层面激发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热情,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反复认识过程,加深大学生对劳动的认同和热爱,从而有利于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持续深化开展。劳动教育和就业与创业能力既是相互促进发展,又是相互融合驱动的关系。一方面,就业与创业能力为劳动教育的开展提供目标支撑,通过其就业与创业目标激发大学生对劳动的热爱,从而推进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有序发展;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能力培养,有利于反作用于劳动教育的路径探索,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支撑。三、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对就业与创业能力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把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4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对就业与创业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影响。第一,劳动观是指人们关于劳动的观点,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劳动观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就业方向和就业态度,一切劳动都值得尊重,一切劳动创造都应该被鼓励。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懂得辛勤劳动和创造性劳动,将非常有利于在未来就业过程中的职业客观选择和创业观念养成。第二,劳动技能是未来就业与创业的重要影响因素,劳动技能的提升不仅可以使大学生学以致用,同时还可以增强未来就业与创业的信心,通过劳动的实践不断超越自我,掌握未来就业与创业的基本能力,更快的适应工作和职场环境,培养更加优秀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第三,在 2015 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提出后,众多高校毕业生从被动就业变为主动创业。高职院校的创造性劳动培育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实践阶段高度重视创造性的价值,在掌握新方法、新技术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打破僵化固有思维,逐渐增强创造的思维意识,将就业压力变为创业动力,不断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潜力。四、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融合基本原则以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论纲 中劳动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及就业指导相融合的实践路径为参考,在劳动教育与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相融合的过程中,应坚持贯穿性、协同性、全程性的基本原则。(一)贯穿性原则根据高职院校的三年学习时间,要将劳动教育和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提升按照教学安排、学生需求等方面进行有机协调,将其贯穿于整个大学期间,层层推进大学生劳动教育、创新与创业理念和实践的培育,实现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在就业与创业中的融合实效。(二)协同性原则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就业与创业能力的提升,不仅仅需要大学生理论的学习和社会的实践,更需要高职院校各个部门的协同配合,将其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路径,强化劳动教育、专业课教育、素质实践、就业与创业等工作的充分融合。(三)全程性原则劳动教育和就业与创业的融合应坚持“全程性”原则,从大一新生的入学教育开始,应积极开展相关理论教育、通过文化环境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积极作用;在大二阶段深化劳动精神和就业与创业相关理论和实践内容;在大三的实习阶段通过实际操作和真实体会,强化正确意识从而提升实践能力,坚持全程性育人原则。五、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融合对策研究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强调:“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注重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专业开展生产劳动和服务型劳动,积累职业经验,培育创造性劳动能力和诚实守信的合法劳动意识。”5劳动教育和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存在的内在共通性和互进性,决定了高职院校进行劳动教育、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融合的必然性。111-根据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及生源发展的特点,劳动教育和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融合应从加强理念价值融合、加强能力提升融合、加强育人载体融合三个维度为主要路径,通过理念、能力、载体的有机融合,推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深度融合,培养个人发展和社会亟需的高素质人才。(一)加强理念价值融合正确的认识指导正确的实践。劳动教育的理念认知和就业与创业理念认知具有同向、同频的出发点,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培养目标对大学生未来就业与创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均是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发展理念。作为高职院校的大一学生,首先应认识并理解什么是劳动、什么是就业与创业,明确劳动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明确新时代就业与创业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通过开展相关讲座、知识竞赛、知识问答等活动,促使学生在大一的课堂中、课堂外逐步形成对劳动、就业与创业的正确认识,为大二阶段的深入认识、探索实践奠定良好的理念价值融合基础。(二)加强能力提升融合大学生劳动能力、就业与创业能力的提升需要通过理论认识、实践操作、再认识的复杂过程。高职院校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应注重目标的引领性、内容的丰富性、学科的专业性、学生的主体性等问题,在自我服务劳动、社会公益劳动、生产技术劳动形式中,加强二者在综合能力提升方面的融合。高职院校大二阶段,高校应积极开展校内校外实践拓展,如长春某专科学校,通过将劳动教育纳入素质学分教育,在重视劳动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相关实践活动,并给予制度层面的支持。同时,可以根据大二积累的专业知识进行社会实践,通过顶岗实习、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机会,培养劳动精神,在加强劳动能力的同时提高专业能力、提升职业素养,让大学生体会到劳动的幸福从而激发就业创业的热情。(三)加强育人载体融合新时代高职院校应通过融合的“育人载体”,拓展劳动教育和就业与创业的融合空间,即坚持“全过程的基本原则,拓展层次化、差异化的育人特征,将专业课、劳动课、就业与创业课融会贯通育人理念,加强校园文化的渲染作用,发挥环境育人的文化载体。“我国高校要成为能与政府、企业独立对话的第三方,就必须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6积极联合社会企业、相关机构的融合育人,开通线上劳动教育、就业与创业教育的宣传工作,充分发挥互联网时代的网络载体,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推陈出新,汇聚多方位的资源,不断丰富育人载体的多向融合发展。高职院校的大三阶段主要以实习就业为主,各高校应继续深化劳动、就业与创业教育,加强线上指导和监督的实效性,为大学生的求职创业、劳动实践提供学习机会、就业机会、创业机会,不断加强大学生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崇尚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崇高劳动精神,不断激发大学生的就业创业热情。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和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融合不仅是高校育人的重要探索,更是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路径。二者的融合发展既需要理论知识的不断深化研究,又需要高职院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知识的理论传授、活动的有效开展、实践的积极探索,进一步推进劳动教育与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融合发展。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印发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9年工作要点 的通知EB/OL.(2019-04-19).2王洪才,郑雅倩.创新创业就与的哲学假设与实践意蕴J.高校教育管理,2020,14(6):35.3曲霞,刘向兵.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内涵辨析与体系建构J.中国高教研究,2019,(2):74.4陈宝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N.人民日报,2020-03-30(12).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 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