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山东行政学院学报Feb.2023第1期总第188期JournalofShandongAcademyofGovernanceNo.1Ser.No.188■■■■■■■■■■■■■■■■■■■■■■■■■■■■■■■■■■■■■■■■■■■■■公共艺术介入城镇创生何以实现———基于场景理论的分析杨毅,吴新祎(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重庆400715;西南大学重庆文化产业研究院,重庆400715)〔摘要〕公共艺术介入城镇创生与空间更新有助于彰显地方文化血脉、驱动区域内涵式可持续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富裕。公共艺术介入城市创生有主体联动型、遗址开发型和艺旅融合型三种实践模式。公共艺术介入需要以场景营造为主题、以艺术社群为主体、以公共空间为载体、以公私兼顾为手段来实现城镇创生目标,样本区域还存在在地资源有待整合、政策规制有待补阙、公众参与程度有待提高等问题,从创新景观、创意阶层、创建业态、创生社区、创优治理五个层面更新路径,是公共艺术介入城镇创生的前瞻性趋向。〔关键词〕公共艺术;文化场景;城镇创生;新型城镇化〔中图分类号〕F299.27;G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238(2023)01-0112-10一、问题的提出自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以来,城市文化空间日益成为彰显地方文化血脉的特殊载体、驱动区域内涵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以及实现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富裕的新兴场域。“十四五”时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以县域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中提到:要强化公共服务供给,加强历史文化和生态保护,活化使用文化遗产和工业建筑,提升县城人居环境质量。公共艺术手段灵活、形式多样,通过营造环境美学,提高公共空间品质①,是城市特色发展的重要动力。包括川渝在内的许多地区凭借自身公共艺术资源优势,通过落成创意园区、改造旧工业遗址和恢复历史街区,建设了大量的特色文化城镇,涌现出多主体、多场景、多类型的地方创生案例,相当程度上增强了城市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但部分地区公共艺术介入城镇创生时也存在改造潜力受限、文化功能弱化、地方特色趋同等问题,亟须更新公共艺术创生的路径手段。目前,学界对于“公共艺术”这一新型发展动能如何介入城市创生发展和城镇建设的内涵研究已十211①[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文化场景视域下川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