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长兴县工业强县建设十三五规划.docx
下载文档

ID:473186

大小:58.14KB

页数:52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0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长 兴县 工业 建设 十三 规划
长兴县工业强县建设十三五规划 长兴县工业强县建设“十三五〞规划 (2023-2023年) 一、现状与形势 (一)“十二五〞工业开展的主要成就。 1.总量规模持续扩大,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十二五〞期间,长兴工业经历了先快速、后平稳的开展态势(如图 1所示),与“十一五〞末相比,实现了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翻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超80%的成绩,先后于2023和2023年突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千亿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0亿门槛,工业经济总量规模跃上了历史新台阶,成为全省首批工业强县建设试点和唯一工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同时,工业开展的质量取得长足进步,“十二五〞末,长兴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到26万元/人,较“十一五〞末提高73.3%;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工业用地、单位能耗、单位水耗的工业增加值较2023年 由于2023年未作该项指标统计,此处选择2023年做比较 累计提高96.5%、40%和37.4%。“十二五〞时期,长兴工业在总量规模和质量提升方面均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图 1 “十二五〞期间长兴工业规模增长情况 2.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行业转型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全县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新型电池、现代纺织和特色机电三大支柱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23年 三大支柱产业从2023年开始统计,此处以此做比照。 的71.7%,上升到2023年的73.35%,水泥由7.54%下降到2.99%,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和信息经济产业初具雏形,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明显。“十二五〞期间,长兴还先后开展了蓄电池、粉体、印染、工业炉、耐火、非织造布等细分行业整治和转型升级工作,累计淘汰“低小散〞企业989家、落后装备6772台(套),腾出能耗20万吨标煤,大局部细分行业摆脱“低小散〞格局,初步实现集聚、集约、集中开展,产业层次明显提高,竞争实力明显增强。 3.企业梯队不断壮大,平台载体支撑增强。 2023年,长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到达679家,比2023年 2023年规模以上企业的界定标准为产值500万元以上,2023年后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界定标准修改为2022万元以上,两者不具可比性,因此此处使用2023年数据做比较。 增加150家,其中百亿企业2家、10亿-100亿(不含)企业11家、1亿-10亿(不含)企业195家统计均仅含制造企业,不包含能源企业。 ,挂牌上市企业20家 20家挂牌上市企业包括:境内外主板创业板上市企业4家,其中国内主板1家,香港联交所主板2家,创业板1家;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挂牌企业16家。 ,涌现出超威、天能、诺力、金三发等中国工业企业品牌竞争力百强企业、中国轻工百强企业、浙江制造百强企业、浙江省创新能力百强企业。同时,工业平台不断完善,国家级开发区2023年实现生产总值182.12亿元,占全县15.26%,引领作用明显;南太湖产业集聚区、省际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两大省级平台先后投入使用,拓展了工业开展空间;和平、夹浦、煤山、画溪等强镇(街道)工业产值达百亿以上,实力进一步增强;长兴新能源小镇获批第二批省级特色小镇,进一步优化了新能源产业集聚开展空间。 图 2 “十二五〞期间长兴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亿元企业培育情况 4.两化融合深度推进,创新驱动不断增强。 “十二五〞期间,长兴两化融合推进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入选首批浙江省两化深度融合综合性示范区。2023年两化融合开展指数 两化融合开展指数:浙江省区域两化融合开展水平评估体系根本参照工信部发布的评估体系,由根底环境(含网络根底设施建设、移动 和互联网应用普及、两化融合政策环境等)、工业应用(含工业企业重要信息系统应用、电子商务应用及装备自动化等)、应用效益(含工业生产效益和水平,创新能力、节能减排等)三类指标构成,权重分别为25%、50%、25% 已到达77.78(见图3),跃升为一类地区,其中工业应用指数得分到达49.99,排名全省第6,一批智能制造工程列入国家级、省级试点示范。同时,长兴积极引导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每万人拥有工业有效创造专利数量和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由“十一五〞末的4.0个和21.2%提高到“十二五〞末的11.3个、34.6%,成为全省唯一省级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试点县,企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图3 长兴两化融合开展指数比照图 (二)“十三五〞工业需突破的主要瓶颈。 1.创新支撑能力有待提升。 尽管“十二五〞期间长兴自主创新能力有长足提升,但作为县级城市,对科技、人才、资金等高端要素集聚能力缺乏,仍难以有效满足创新需求。科技方面,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仅为1.1%,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人才方面,产业人才存在总量缺乏、层次不高的双创问题,与产业集聚开展直接相关联的企业经管人才、高技能人才占比仅为32.2%,两高人才占比仅为18.1%,复合型、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尤其匮乏。资金方面,金融效劳业态不新,外来资本对本地产业开展的支撑作用仍有待进一步挖掘。平台支撑方面,太湖资本广场、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建成时间较短,对要素集聚和创新支撑能力尚未显现。 2.供应体系结构有待升级。 长兴工业供应体系结构仍不够优,具体表达为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两方面。产业结构方面,“十二五〞期间,纺织、非金属矿物制品、化纤等高能耗产业和蓄电池、印染等易污染行业占比依然较高,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产业的链条不完整,产业培育亟待进一步加强。产品结构方面,有效供应缺乏问题较为突出,表现为特色机电行业产品大多智能化水平不高;新型电池产品种类较为单一、利润率呈下降趋势;纺织服装产业产品档次较低、品牌不响,龙头企业缺乏。 3.企业竞争能力有待增强。 长兴企业梯队断层问题较为突出,工业开展对核心企业依赖程度较高;而10-50亿元企业中,有不少为“两头〞在外的生产基地型企业,本地根植性不强,存在外迁风险,培育创新能力强、根植性强、增长潜力大的企业任务紧迫。其次,受区位影响,长兴外乡企业现代开展理念相对落后,相较于周边兴旺城市,对于“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缺乏足够的思想认知和人才储藏,推动转型开展、创新开展的战略能力有所缺乏。 4.空间布局统筹有待完善。 长兴各个工业开展平台存在主导产业重叠、相互协调缺乏的问题,开发区和两个省级园区工业主平台地位不突出,局部工程资源存在平台间内部竞争现象,全县一张图、一盘棋的布局与开展理念还有待增强。从园区经营开展方式来看,国家大学科技园、太湖资本广场、众创空间等新型载体市场化运营程度不够,市场敏锐度、效劳灵活性等有所缺乏,亟待创新工作思路和管理模式,围绕企业需求、更好效劳市场主体上,深化制度供应创新。 (三)“十三五〞面临的开展形势与挑战。 1.各国战略调整带来全球竞争重大挑战。 当前,兴旺国家通过“再工业化〞战略重新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东南亚、东欧、非洲等开展中国家也积极承接国际转移拓展国际市场,全球产业竞争格局呈前后夹击之势。同时,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大创新与融合开展为主要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风起云涌,智能制造、软性制造、互联网协同制造等新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随之不断涌现。面对剧烈的国际竞争和技术变革的有利契机,长兴要突破竞争重围,必须不断赋予产品新价值、树立品牌新形象、拓展价值链新环节、开辟产业新蓝海。 2.重要战略明确产业创新开展重要方向。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十三五开展的主旋律,“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强国战略的正式实施更加明确了“十三五〞工业开展的主要方向。“中国制造2025〞提出以创新开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强化工业根底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开展的路径和方向;“一带一路〞建设蓝图所倡导的区域合作新模式和开放开展新思路,鼓励中国企业从全球价值链角度布局产业,从全球市场角度谋划新增长,以开放开展拓展产业开展新空间。 3.经济新常态下开展动能发生重大转换。 当前我国经济开展进入新常态,面临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特殊阶段。伴随着人口数量、土地资源等“红利〞逐渐消散,以人才为支撑,以创新为驱动,以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开展为代表,新动能异军突起和传统动能转型成为支撑经济开展的“双引擎〞。在此背景下,浙江省明确了建设制造强省的目标,湖州市提出了赶超开展的主线,长兴也应主动适应时代背景,加快资源集聚、动能转换,力争跨越开展。 4.供应侧结构性改革倒逼工业重大调整。 当前经济的主要矛盾,已由“投资-消费比例失衡〞逐渐转向过剩落后产能与逐质趋优的消费需求之间的错配。对此,我国提出大力推行供应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应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跃升。长兴作为工业强县,更应将工业领域作为供应侧调整的主战场,加快培育新主体、开展新产业,有效化解过剩产能,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本钱,着力提高供应体系质量和效益,通过新供应创造新需求,通过新需求推进新消费,通过新消费激发新产业。 综上所述,“十二五〞是长兴工业开展的重要五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在湖州地区率先跃上千亿台阶,列入省首批20个工业强县试点,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新兴产业培育效果初显;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生态环境改善、交通网络升级,长兴宜居宜业的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为“十三五〞期间集聚高端要素、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端化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根底与条件。站在历史的新阶段,面对经济新常态的宏观背景,“十三五〞将是长兴加快结构调整、提高开展质效的考验期,是强化创新驱动、实现动力转换的攻坚期,必须以工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创新开展、绿色开展、融合开展、开放开展促进跨越开展,加快高水平全面建成全省领先的工业强县,打造经济转型、生态文明、开放融合、城乡建设、民生改善升级版 二、总体思路与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开展理念为引领,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为新使命,抓住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方案的重大机遇,按照“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和省、市工业开展具体要求,进一步聚焦效益品质、聚力改革创新,以赶超开展为主线,构筑“321〞现代工业开展体系,优化“123〞工业平台体系,实施创新开展、智能制造、优质制造、绿色制造“四大行动〞,狠抓重点企业、重大工程、重点产业、重大平台“四重工程〞,全面提升长兴工业开展质量与水平,建成全省工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标杆县,为打造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县域典范提供坚强保障。 (二)根本原那么。 创新开展。全面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大力开展智能制造、协同制造、效劳制造,集聚创新资源、激活创新要素,坚持产业链协作创新,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推开工业的创新开展。 绿色开展。以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为导向,建立绿色产业体系。坚持化解落后产能、推进转型开展,以低碳化、循环化和集约化为重要导向,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加强绿色技术研发和产品应用,不断提高绿色精益制造能力,推开工业的绿色开展。 融合开展。推进产业间跨界融合开展,迸发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推进两化融合开展,积极开展智能制造,提升工业开展质量和区域竞争力;推进产城融合开展,以产兴城、依城促产,建设锦绣新长兴。 开放开展。坚持把扩大开放作为建设工业强县的重要途径,开放思路、主动对接一带一路战略,更深层次融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经济圈、环太湖经济圈、杭州都市经济圈,通过更大空间、更高平台整合更优资源推开工业开展。 (三)开展目标。 到2023年,根本形成以战略新兴产业为先导、优势产业为支撑、生产性效劳业协同融合的现代工业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