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初探.docx
下载文档

ID:470857

大小:21.95KB

页数: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0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信息技术 教学 渗透 德育教育 初探
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初探   摘 要: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具有工具性、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因此大家往往只注重计算机操作方法和技能的教学与训练,而无视了它的德育功能。其实,信息技术课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技术知识,让学生掌握相关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培养适应新世纪的人才已成为摆在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科教学    德育渗透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技术知识,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那么,对于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克服单纯学习技术的倾向,在课堂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也就成了每位信息技术教育者急需思考的问题。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将德育更好地渗透于信息技术教学中。  一、信息技术教师应先转变观念,强化德育渗透意识  要让信息技术教师按信息技术教学大纲的要求,自觉地寓德育于教学中,必须提高教师的德育渗透意识,并且认真挖掘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中内在的德育因素,把其贯穿教学全过程,同时采用一定的方法,推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展。信息技术教师要连续不断地学习和接受培训,不仅要加强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习教育理论、德育理论,为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切实保障。平时要认真阅读新课程改革纲要,根据方案,精心筹划设计好每一堂课,在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强调德育渗透目标落实,抓住教学内容中德育的闪光点。同时还要深入了解所教学生,有针对性地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落实德育。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介绍我国古代著名人物作出的杰出奉献,激发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例如,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就是用算筹计算出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圆周率。又如在讲信息数字化,讲二进制数时,可介绍二进制数是由德国数学家莱布尼次创造的,但是他是根据中国的八卦创造的。  在介绍计算机开展史的教学中,让学生看到我国计算机开展水平与国外的差距。计算机硬件所需要的核心技术是非常尖端的技术,一般只为美国、韩国、日本、德国、中国台湾等少局部国家和地区所掌握。我国地广人多,市场潜力非常大,而中国人的信息技术产业只相当于美国产品和台湾产品的组装工厂,巨额利润被少数几个国家所瓜分。中国人大局部只生产计算机中技术含量较低的周边设备,而且占有的市场份额很少。目前中国人所使用的应用软件,大局部由美国人研发,比方office系列、大局部的编程语言、图形处理软件、工程控制软件……而中国人所编写的软件比较知名的只有金山公司的wps系列,网络上的Foxmail,以及一些杀毒软件和常用软件,在剧烈的应用软件竞争中市场的占有率很少。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应多使用国产软件,并呼吁广阔师生对民族软件给予大力支持。  三、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养成各种良好习惯的过程,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上机实践过程中,要教育学生保护信息技术各种设备,树立正确标准的操作意识和行为。  1.从第一节课开始,我就从抓好课堂常规入手,加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一是要求学生穿好脚套才能进入机房,培养他们保护公共环境的习惯;二是要求学生安静有序地坐到指定的座位上,做到人机对应,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的习惯;三是要求学生认真填写上机登记册,按正确的方法开关机,培养学生保护公共财物的习惯;四是要求学生标准操作,文件存放到自己的文件夹中,培养学生标准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2.关注学习习惯培养,教育学生对待问题一定要独立思考以获取答案,学会思考问题;对待困难要刻苦钻研,不要畏惧困难,被困难吓倒要勇于尝试。在教学中可以這样做,比方在初二选修教材VB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经历编写程序关键步子和过程,碰到错误后,老师不要急着帮他们解决问题,而要让他们自己尝试检查、修改程序,自己解决问题,从而树立独立思考、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学习态度,同时如果学生努力解决问题,可以让他们在信息技术学科任务的完成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当今社会任何人要取得成功,就要学会善于与人合作。而且,与人协作的精神会产生一种和谐亲密的人际环境,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因此,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精神。比方,在教学中对于某个操作难点或任务可采取交流、讨论的形式解决,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如局部作品的完成要求是以组为单位,这可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培养集体荣誉感、信息素养,锻炼多种能力,还让学生学会评价、鼓励和欣赏他人的成果,从而体会到与人合作的快乐,获取成功的喜悦。  四、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感知和领会美,这是审美教育的根底和关键,是审美素养的核心。〞因此,在课的开始,创设美的情境,给学生美的享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比方,我上课前会播放轻柔的音乐,让学生慢慢安静下来等待上课,在每节课开始前总是尽可能地用精美的图片或生动的动画或视屏导入新课,让学生在欣赏漂亮的图片、活泼的动画及美妙的音乐的同时,从内心里产生自己动手制作的强烈需求和愿望。创设美的情境既能给学生美的享受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信息技术展示、评价环节,即学生的作品完成之后,在进行展示和评价的过程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特点,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让学生在互评、自评中发现作品中的美,作出肯定的评价。同时,对于美的不恰当表现,教师委婉评价,引导其正确认识和表现,让学生学会鉴赏美。当然,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评价要灵活多变,既要注重教学效果,又要表达开展学生个性美和创新精神的特点。  总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仅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而且有其独特的德育教育优势。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认清德育渗透的重要性,要深刻理解教学大纲,从教材实际出发,充分挖掘教材的根底上,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拓展视野,开阔胸怀,同时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要切实注重德育渗透的实效性,使教育到达“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猜你喜欢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