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大众文艺非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仅体现着历史悠久的文明,也反映出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生命力。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走上了短视频和直播平台,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人了解、认识非遗,推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蓬勃发展。《四川非遗100》是四川省首部聚焦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超高清4k系列短视频。该片于2021年2月在四川广播电视台经济频道和四川广播电视台国际频道首播后,陆续登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四川省非遗中心官方网站及抖音、B站、快手、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并受邀参加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开展的“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活动,获得广泛好评并掀起了一阵关注“四川非遗”的热潮[1]。2022年该系列短视频推出了第二季,共10集。《四川非遗100》聚焦新一代非遗传承人,选用轻量级的短视频形式,接地气的第一人称表达,网络化的载体来讲述20种传统非遗项目如何创新性传承,创造性应用的新故事,从而展示非遗项目在当代的价值所在,推动非遗项目融入当代、融入生活,让非遗项目既展现出本身的魅力,又蕴含时代风采。短视频在创作中,始终坚持“创新”为核心的理念,以四川非遗资源为依托、以传承人为主角、以创新为手段,充分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与传播方式,打造一部具有时代意义和历史价值的非遗短视频,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新的探索和实践。一、题材多样,建构艺术档案非遗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不仅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体现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珍视。四川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截至目前,四川省已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项目7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39项、省级611项,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07人、省级764人[2]。短视频《四川非遗100》通过深入采访、现场拍摄、资料收集等手段,将每一种非遗项目及其传承人逐一呈现给观众。该视频保持一集对应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了具有四川地域属性的二十种非遗代表性项目,包括雕刻类、漆器类、编织类、绘画类、文房四宝类等多种类别,以及藏羌织绣、彝族服饰、藏族唐卡等具有民族属性的非遗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活态灵魂”,它既是人民世世代代心口相传下来的生命记忆和文化基因,更承载着丰富而独特的民族精神。该视频针对不同非遗的内容提炼准确到位,如第一季中“藏羌毓秀”“知竹长乐”“清流知味”等,第二季中“纸薄情深”“心有千千结”“佛像即是众生相”“一笔绘千年”等均标注了视频的主题,这些金句没有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