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查漏补缺《YA四系列》第1页共7页单选题1.【常规考点】非理性因素的作用(详见第一套第17题)注意(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具有具体性、直接性、不深刻的特点。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具有抽象性、间接性、更深刻、更完整的特点。(2)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可以把人们观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3)人的认识过程是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2.【常规考点】联系的条件性(1)条件是对事物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2)条件对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制约作用;(3)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们经过努力可以创造出事物发展所需要的条件;(3)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必须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注:本题还涉及的原理有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真理与价值的关系。注意(1)联系具有普遍性,但并不意味着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直接联系;(2)主讲:杨娅娟(YAYA)微博∕微信公众号:杨娅娟考研政治选择题查漏补缺《YA四系列》第2页共7页人类通过实践活动不断将“自在之物”变为“为我之物”(并未完成);(3)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并不是人创造出来的。3.【常规考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价值增殖过程工人通过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c)到新产品中,形成新产品使用价值的过程(两个特点:①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隶属于资本家;②劳动成果或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工人的抽象劳动凝结在新产品中,把自己的劳动力价值(v)再创造出来,并且创造出超于自身劳动力价值的剩余价值(m)的过程,这是主要方面(在价值增殖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一是必要劳动,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一是剩余劳动,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雇佣工人的劳动超过了再生产自己劳动力价值的时间这个一定点,就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4.【常规考点】剩余价值率的计算第一步找出设问计算剩余价值率的值第二步写出公式剩余价值率(m´)=m/v×100%(m表示剩余价值,v表示可变资本)第三步由题干已知条件求解条件:①资本家投资100万元,即c+v=100万元;②每次投资所得的利润为20万元,从数量上来看,剩余价值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