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第一章总论第一节财务会计概述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经济管理工作。一、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会计信息是经济决策的依据,也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制定财政经济政策、开展宏观调控的依据。国家对社会经济的管理监督和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环节,会计信息应当保证国家执行管理监督和宏观调控的需要。二、会计信息应当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本的需要1.会计信息应当满足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需要,为此会计信息应当有助于投资者评价一个企业的投资风险和报酬,从而决定是否进行投资,是否继续持有投资是否卖出投资。2.会计信息应当满足债权人进行信贷决策的需要,为此会计信息应当有助于包括银行在内的债权人评价企业的信贷风险,分析企业能否到期还本付息。3.会计信息应当有助于企业的供货单位和客户进行商业决策,评价经营风险,比如是否建立商业联系,是否给予商业信用等等。三、会计信息应当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经营风险、竞争能力和发展前景。第二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一、会计主体1.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又称会计实体或会计个体。2.会计工作的目的会计工作的目的是反映一个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为包括投资者在内的各个方面作出经济决策和投资决策服务。3.明确会计主体的作用(1)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经济业务事项的范围。(2)明确会计主体,才能把握会计处理的立场。(3)明确会计主体,将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4.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往往是一个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并不一定就是法律主体。二、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除非出现足够的反证,否则均假定企业在可预见的将来能够按照既定的经营方针与目标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和终止营业进行清算。三、会计分期会计分期,又称会计期间,是指将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为划分为一个连续的、间隔相等的会计时间段,分期提供会计信息。会计分期的目的是,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成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地向各方面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四、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