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十八讲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72号世纪经贸大厦B座1608官网:www.wenduedu.com电话:400-011-80901第七讲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上)——认识的基础、本质及规律【内容提要】本讲讲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实践与认识,包括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认识的本质与过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等三个问题。本讲的重点是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本讲的难点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非理性因素等。本讲内容可以出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等。【问题讲述】人能否认识世界,怎样认识世界?人能否改造世界,怎样改造世界?从哲学上讲,这就是认识、实践及其相互关系问题,就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识论和价值论要解决的问题。一、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一)实践的本质马克思科学阐明了人类实践的本质及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他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个集中阐述科学实践观的重要文献中,阐明了实践是感性的、对象性的物质活动,提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并鲜明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毛泽东在《实践论》中也阐释了实践的内涵、本质及其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2.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三个基本特征。(1)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所具有的直接现实性也就是实践活动的客观实在性。首先,构成实践活动的诸要素,即实践的主体、客体和手段,都是可感知的客观实在;其次,实践的水平、广度、深度和发展过程,都受着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客观规律的支配;最后,实践能够引起客观世界的某种变化,可以把人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给人们提供现实的成果。实践的这一特征,把它同人的主观认识活动区别开来。(2)实践具有自觉能动性。与动物本能的、被动的适应性活动不同,人的实践活动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目的性是能动性的主要表现。在人的实践活动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作为目的在实践者头脑中以观念的形式存在着,目的决定着实践者的行为。马克思对此形象地比喻道:虽然蜜蜂建造蜂房使人间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它在本质上还是一种本能活动。相反,即使是最蹩脚的建筑关注微信公众号:【大开研界】考研人的家园客服微信号:kaoyan4884考研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