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文化研究教育教学122思辨能力导向下的英语专业论证文写作教材研究*田园(福建省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漳州,363105)【摘要】我国目前的英语专业写作教材编写,语法语用导向明显,体裁分类、分割教学占主导,逻辑学、论证学等专业系统知识讲授不足,制约着英语专业的专业性、学科性发展。本文从思辨能力培养的角度,对国内主流英语专业教材出版社目前出版的基础写作教材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其中专门聚焦思辨和论证能力培养的某教材与美国社区大学最新出版的论证文写作教材进行比较,并以笔者所在高校英语专业大四学生为例,分析其在原有写作教材和教学体系指导下,英语思辨和论证能力现状。探索如何以知识系统为基本框架来构建论证文写作教材的系统性、关联性和层级性,从而搭建学术英语写作的进阶训练,满足学生求职和深造的发展需求。【关键词】思辨能力;英语专业;论证文写作;教材一、引言思辨能力(criticalthinking)作为教育目标的提出,要归功于美国现代教育家和哲学家约翰·杜威。其曾在1910年出版的著作《我们如何思考》(HowWeThink)中提出四种思维的含义。而其中第四种思维,即人因为特定理由而选择主张某种信念,才是杜威肯定的严谨的思考。其认为一个信念的形成,应该经过认真思维,有意识地思考这一信念的性质、条件和意义。杜威还进一步提出“反省性思维”(reflectivethinking),反省性思维是对任何信念或被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其支持理由以及它所指向的进一步的结论,予以能动、持续和细致地思考。它包括问题的定义、假说的提出、观察、测量、定性和定量分析、实验、解释、用进一步的实验检验暂时的结论。同时,杜威(1910)认为思想具有五个阶段,分别是发现问题、定义问题、大胆假设、套用假设和小心求证。思辨能力的起源,却要追溯到起源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关于论证的研究。整个西方科技史、哲学史和教育史都与对科学论证及其背后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研究密不可分。其中,当前论证研究的重要理论进路有逻辑学、论辩术、修辞学、言语交际理论和现代哲学(谢耘,2012)。自从黄源深(1998)提出我国外语专业学生普遍“患思辨缺乏症”之后,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一下成为国内外语界讨论的热点。学者孙有中(2019)一针见血地指出:思辨能力弱是“英语专业的软肋”,并提出思辨英语教学的TERRIFIC原则:对标、评价、操练、反思、探究、实现、融合、内容,还努力提倡将在线阅读和讨论融入英语专业经典阅读教学,用人文通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