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与临床研究PharmaceuticalandClinicalResearch综述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肠道菌群变化及微生物疗法的研究进展郭小慧1-2,梅洪梁13,张源1.2,张海霞1.3*1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药学部,南京210008;2中国药科大学基础医学与临床药学学院,南京210009;南京临床药学中心,南京210008摘要女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一种多发于妊娠晚期的疾病,严重影响着母婴结局,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血清胆汁酸水平是ICP诊断的主要临床依据,肠道菌群在胆汁酸的合成和代谢中起关键作用,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ICP密切相关。微生物疗法如益生菌的使用可改善肠道微生物群,可作为治疗ICP的新思路。本文就ICP患者胆汁酸变化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分析肠道菌群与ICP发生发展的关系,发现某些特定菌种(如大肠杆菌志贺菌属、拟杆菌、双歧杆菌以及乳酸杆菌等)与ICP的发展密切相关,并总结益生菌改善胆汁淤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ICP的临床治疗和管理提供新思路。关键词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肠道菌群;益生菌;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3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1673-7806(2024)02-149-05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cholestasisofpregnancy,ICP)是一种多发生于妊娠中晚期的常见妊娠期疾病,临床表现为瘙痒和胆汁酸升高,常伴有肝功能指标的异常。ICP的发病率在2%~10%之间,具有明显的种族和地域差异,复发率高达40%~~70%2。早产、羊水胎粪污染、胎儿窘迫以及无任何临床先兆的胎儿死亡是ICP母婴的主要危害3。血清胆汁酸水平是ICP诊断的主要特异性证据。在无其他原因导致总胆汁酸(totalbileacid,TBA)升高的情况下,TBA≥10μmol·L-,伴皮肤瘙痒可诊断ICP;TBA≥40μmol-L-1可诊断重度ICP;TBA≥100μmol-L-1时,ICP患者死产风险显著增加。ICP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其可能与孕妇中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遗传变异、环境因素和营养状况(如妊娠期血浆硒浓度)等密切相关5。近年来,随着肠道微生态学研究的进展,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ICP的相关性越来越受到关注。以往的研究表明[6-8],肠道菌群的构成在妊娠期间会显著改变,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各类妊娠相关疾病密切相*基金项目江苏省药学会-恒瑞医院药学基金科研项目(H202107);南京药学会-常州四药医院药学科研基金资助课题(2021YX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903870)作者简介郭小慧,女,在读硕士E-mail:gxh_0814@163.com**通信作者张海霞,女,主任中药师E-mail: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