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文化研究语言研究48黎语保城话动物名称词探析黄骏挺(暨南大学文学院,广州,510632)【摘要】动物名称词是各民族词汇系统中独具特色的一类词,它具有特殊的文化含义,体现着各民族的认知方法和思维方式,也是各语言词汇系统里的核心部分。根据目前所收集到的保城话动物名称词,分析其构成方式和命名理据,以及探讨动物名称词与数词、量词的搭配方式,并在实际的语用环境中挖掘词汇背后所隐藏的丰富语义内涵,从而对动物名称词系统有一个相对完整的考察。【关键词】黎语;动物名称词;命名根据;文化内涵一、引言保城话是黎族杞黎一支使用的语言,是黎语杞方言的土语之一,杞黎主要分布在海南中部山区周边的丘陵和盆地一带,自称“hei44”。随着早期黎族人民思维认知的进一步发展,对周围的生存环境有了更为深刻地认识,生物多样性以及信息交换需要催生了对物种命名和分门别类的需求。动物名称词反映了黎族先民对大自然的认识,在运用过程中通过比喻、拟人和联想等修辞手法而产生新的含义,词义由单一向复杂的方向演变。当前保城话的动物名称词还未有专题讨论,因此有必要对动物名称词进行系统探讨,进一步认识保城话的词汇系统。保城话固有的词汇没有专门总称动物的词,因而从海南闽语里借用“thaŋ42wɔːt44”(动物)一词来对动物进行总称。在保城黎族人民的传统观念里,将动物分为了家养类和野生走兽类两大类,两大类之下又分为若干类,包括家禽类、鸟类、鱼类、螺类、蛇类、昆虫类(幼体)、节肢类、龟类、蛙类、蜥蜴类、野生走兽类、鼠类和其他类。本文所收录的动物名称词为保城话固有词,能够被同一语言社团的成员普遍理解,少数为海南闽语借词①。二、构成方式(一)据音节考察保城话动物名称词按照音节划分,可分为单音节类、双音节类、三音节类和多音节类,多音节类的动物名称词较少。例如:kaːi35蜥蜴tat42ȵaːm35燕子tiːu31tsip42teːn35鼹鼠ȵoŋ44taːu31khɔk42长脚蚊tat42kɯ44teːt42tau22ta31“鸟要跳下田”鸟野生动物的名称词中单音节类的词汇占比很高,但从整个动物名称词系统来看,双音节动物名称词数量更多,这是因为双音节动物名称词多由“类名+专名”的结构组成,这类动物名称词更适于为动物分门别类。三音节动物名称词的表意较为具体形象,“类名+形体特征”的组合方式不仅可以确定其种属,而且还能初步感知其形体特征。多音节的动物名称词大多是由于动物所发出的叫声类似人类的发声而命名,从名称上能看出其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