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2期(总第350期)学前教育研究XUEQIANJIAOYUYANJIUNo.2,2024SerialNo.350劳动控制与边界生产:民办幼师情感劳动过程研究*母利军*李诗琦(山西师范大学社会学与法学学院,太原030031)【摘要]以四川一家民办幼儿园为例,对民办幼师的情感劳动过程进行了深描,发现民办幼师的情感劳动非常复杂,需要处理与幼儿、家长、管理者、同事等四方主体的关系。由于身份不被承认和过度的劳动控制,民办幼师的工作处于巨大的不稳定之中。为了获得相对的稳定性,民办幼师的情感劳动更多表现为围绕关系的“边界生产”过程。民办幼师的情感劳动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投入到幼儿,意在打破边界以建构如同母亲一样的亲密;另一部分则投入到家长、管理者及同事上,意在建立边界以削弱劳动控制。两部分之间存在冲突,后者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前者的良性运行。为了保障民办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函需提升民办幼师工作的稳定性,承认其身份和减少对其的劳动控制,使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幼儿的保教工作上,不致持续陷入到与非幼儿主体的“关系性斗争”之中。【关键词]民办幼师;情感劳动;劳动控制;边界生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学前教育在城乡的普及和人口的持续流动,民办幼儿园蓬勃发展。而近些年,随着人口增速放缓和幼儿园数量接近饱和,民办幼儿园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不仅要求幼师在教学方面具有“硬”技术,还要求幼师与家长打交道、处关系,以维持幼儿园的人园率。民办幼师在高情感劳动过程中,要同时处理与幼儿、家长、管理者、同事等四方的关系,虽从属教师群体,却有着繁重的照料任务和较低的社会认可度,且不具备公办教师的稳定性,始终处于不稳定劳动的状态。本文立足于情感劳动理论,兼及不稳定劳工视角,试图对民办幼师的情感劳动过程进行描述和分析,以明晰如下问题:民办幼师有着怎样的情感劳动过程?在面对不同主体的劳动控制时,他们的情感劳动发生了哪些变化和产生了怎样的后果?不稳定性特质在幼师情感劳动过程中又造成了怎样的影响?一、文献回顾(一)不稳定劳工研究综述不稳定劳工研究缘起于西方学者对自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资本主义内部不稳定劳工现象的观察,提出了一系列解释性理论,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史坦丁的著作《不稳定无产阶级》。"关于西方不稳定劳工研究的理论脉络,已有学者作了细致的梳理。[2]我们更为关注的是,如何用社会学理论更好地解释当代中国的各类不稳定劳工问题。与西方几乎同一时段或稍晚,改革开放以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