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9(下)2023劳动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探索李明坤(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柳花泊初级中学266515)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与劳动教育结合,能够使学生端正劳动态度、热爱劳动与劳动人民,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在课堂上,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辅助教学工具的助学、促学作用,通过视频场景导入、主题任务设计、社会实践历练等方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与价值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劳动教育融入策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逐步渗透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劳动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逐步凸显出来。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将劳动教育融入教学实践中,并通过正确引导和一些新颖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劳动意识,使学生在立德、修身、知法、守法的同时,能够真正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一、视频场景导入,小组合作探究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设备在教育教学活动当中得到普遍推广和应用,这一辅助教学设备不仅具有激发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还给教学活动的高效展开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持。在渗透劳动教育理念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多媒体设备的辅助教学优势,将每节课所要讲述的知识点转化成为视频课件,并合理穿插到教学流程当中。学生可以通过对视频场景的观赏、思考和分析,提炼与劳动教育理念相吻合的视频内容,在小组长组织与带领下,对这些关键信息进行讨论与探究。讨论结束后,各小组将讨论结果分享出来,由教师对各小组结论进行客观公正点评。这种直接而简单的教学方法,既可以带动学生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学生也能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下接受劳动教育。以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延续文化血脉”为例,本节课教学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和传承中华文化斗志,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为了将劳动教育与本节课内容融合到一起,教师首先向学生播放一段视频画面,吸引学生注意力。比如,视频当中先后出现了两个不同的历史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古代劳动人民在田间辛勤地耕耘,在这一场景结束后,画面随即切换到农业考古工作中发现的杵臼、水碾、风扇车、耧、镰等古代的农耕器具。第二个场景是古代的一些能工巧匠正在精心打磨自己的艺术作品,其中包括剪纸艺术、泥塑艺术、雕刻艺术、彩陶艺术等。在视频内容结束以后,教师应当给学生预留足够的思考与讨论时间,让学生将视频画面当中与劳动教育理念相吻合的场景或者思想提炼出来。比如,有的学生认为中国是农业大国,古代劳动人民只有通过辛勤的耕耘与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