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与武则天有关的传说与遗存杜成慧1,郑全芳2(1.四川文理学院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四川达州635000;2.育才实验学校,重庆九龙坡400050)摘要:阆中在唐初名为隆州,归利州都督府管辖。在阆中有许多与武则天有关的记载、文物和传说。袁天罡“断龙脉”的传说,表明武则天出生于利州;蒲真应所铸圣神皇帝铜钟,是武则天晚年崇信道教的证据;高宗显庆中(656—661)在绵州富乐山建坛并在江边投简、武周时田道士赴蜀中云台山投龙的行为,表明巴蜀特别是利州与武则天存在非同寻常的关联。关键词:阆中;武则天;断龙脉;云台山投龙;圣神皇帝铜钟;厌王气中图分类号:K20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248(2023)06-0069-09阆中在唐初名为隆州,位于利州(今四川广元)南部,唐开元元年(713)避唐玄宗李隆基讳,改隆州为阆州(治阆中)。在贞观六年(632)之前,隆州是利州都督府所辖六个州中最富庶的城市。1986年12月,国务院批准阆中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与广元相邻的阆中,唐代也有许多关于武则天的记载和传说,并有为武则天铸造的铜钟保存至今。迄今为止,虽有学者对这些传说和文物文献分别作过探讨,但并未就阆中这些与武则天相关的资料进行过全面考证。本文试结合史籍和唐宋文集中的有关记载,对这些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为武则天出生于利州的观点提供佐证。一、袁天纲“断龙脉”的传说唐初天文学家李淳风和袁天纲(纲也作罡)都曾寓居过隆州,在阆中留下了许多关于二人的传说,其中与武则天相关的有“断龙脉”和“厌王气”的故事。(一)锯山垭断龙脉李淳风和袁天纲寓居隆州,最早见于《舆地纪胜•阆州•古迹》:“袁天罡宅。蜀郡袁天罡客于本州,即蟠龙山前筑宅,李淳风闻其名,携百金访之,而师事之。”[1]3783在清《保宁府志》中,也有类似记载。[2]263在阆中有袁天纲“断龙脉”的传说。《舆地纪胜》载:蟠龙山,在阆中县东北二里,其势如龙,故名。唐太宗朝,望气者言:西南千里外有王气。太宗令人入蜀[求之],次阆中,果见山上气色葱[郁]葱,遂奏闻,[因]凿破山脉,水流如血。[1]3777这个传说与袁天纲在利州望云铺望见“王气”、拜访武士彟府宅、为武则天看相的传说密切相关,可以相互参证。《蜀中名胜记》云:李膺《益州记》云:阆中盘龙山南,有一石长四十丈,高五尺,当中有户有门,若人之掩闭,古收稿日期:2023-03-09基金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基于新出唐代史料的武则天基本资料考证”作者简介:杜成慧(1965—),男,山西朝州人。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