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来自教师的变革动力——迈克尔·富兰教师核心能力思想探析张宛,李熠煊[摘要]迈克尔·富兰在以复杂性理论视角阐释学校变革问题的过程中,强调教师在教育变革中的关键作用。富兰认为,教育变革有其明确的道德目标;来自教师的本体动力、派生动力和本源动力推动着教育变革目标的实现、民主社会以及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作为前提,教师在变革中作用的发挥以构建个人愿景的能力、探索的能力、控制的能力和协作的能力四项关键能力为基础。将富兰教师能力思想置于当下“教师核心能力”的学术语境与分析框架下重新加以剖析,使该理论在新时代变革情境中的价值与活力得以显现。[关键词]教育变革;变革动力;教师核心能力;教师发展;学习型社会[作者简介]张宛,河北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李熠煊(通讯作者),河北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河北保定071000)。[中图分类号]G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277(2023)04-0059-10自世纪之交,在知识经济与信息社会加速发展的推动下,世界各国不断掀起应对经济社会变革的教育改革浪潮。在一轮轮方兴未艾的教育改革中,教师需要具备怎样的核心能力与素养已成为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发展的重要议题。2022年2月,教育部召开“十四五”国家基础教育重大项目计划实施部署工作会议,要求推动基础教育整体高质量发展;在培养目标上,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导向,培养学生一辈子都需要的素养,包括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能力、自主发展能力、信息素养等。同年4月由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则强调强教必先强师,高质量教师既是高质量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先决条件。强师才能强教,强教才能培养出强大的人民,进而建成现代化强国。[1]突出核心素养导向的高质量基础教育,要求具备相应核心能力与素养的教师通力协作,于是教育质量提升的焦点又回到了教师身上。反映在教育研究领域,教师核心能力与素养这一主题近年来日益受到关注,研究成果迅速丰富。其中有理论研究,也有实证研究,如张泊平、王晓静和吴国玺研究了教师核心素养的指标体系,并探索科学的培育路径与评价方法;[2]王光明、甄祎明和刘静则基于问卷调查,探索教师核心素养和能力的实践样态。[3]也有针对不同教育阶段教师核心素养的研究,如王定华探究了新时代中小学教师核心素养及其培育方略,[4]刘刚、丁三青[5],张博、徐祖胜[6],苗光宇[7]则◇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第35卷第4期2023年8月Vol.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