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乡村印象XIANGCUNYINXIANG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此背景下,许多历史文化村落加大建设力度,其中,部分村落致力于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多年来,许多历史文化村落的经济得以发展,风貌和环境得以改变,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千村一面”“大拆大建”等。那么,应当如何避免或解决以上问题呢?笔者认为,深入了解与研究历史文化村落的本土文化可以有效地避免或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在历史文化村落的研究方面,已有学者提出景观基因理论。在景观基因理论的支持下,研究人员可以更有效地对历史文化村落进行研究。▚景观基因理论的基本概念20世纪50年代,克罗伯(Kroeber)等首次提出文化基因的概念。景观基因就是刘沛林教授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其也是文化基因的一种,也就是说,景观要素拥有生物学中基因的特性,具有与生物基因类似的“遗传”与“变异”特性。▚研究区域概况大岭村原名菩山村,坐落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西北部,其地理位置独特,背靠菩山,面朝玉带河(大岭涌)。直至今日,该村已有900余年的历史,并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全村总面积约为376公顷,核心保护范围总面积达7.2公顷。村内有祠堂建筑、风水塘、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群和重要的历史遗存、传统街巷等。▚大岭村景观基因分类研究本文参考胡最教授、刘沛林教授等学者发表的《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的识别与提取方法研究》一文中关于景观基因的分类标准,从特征解构的角度即建筑、文化、环境与布局四个方面对大岭村的景观基因进行分类研究。历经漫长岁月发展而成的历史文化村落有其独特的文化,且其文化具有不可再生性。现基于景观基因理论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探讨历史文化村落景观基因的特征。以大岭村为例,首先分析景观基因理论的基本概念,其次对大岭村区域的景观风貌特征及其形成背景进行研究分析,最后收集大岭村的景观基因并对其进行分类。�林卓森林卓森看广州历史文化村落大岭村景观基因看广州历史文化村落大岭村景观基因055056大岭村的建筑基因1.民居建筑基因(1)民居建筑形制。大岭村的传统民居基本符合岭南地区“三间两廊”的形制,也有少数带院落、花园的大型私家宅园,如陈永思堂;民居沿街巷两侧纵横分布,排列紧密,基本整齐划一;院落中部常设天井,两旁连廊常设厨房等功能空间,厅堂、卧室等功能空间则分布在院落后方;建筑多为砖木结构,山墙承重,以硬山式屋顶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