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中国纤检2023年8月纤·质量监测Fiber·QualityMonitoring1引言棉花是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作物,全国有近1亿从业者的主要收入来源于棉花,棉花经济价值对从业者的生活以及地区经济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棉花品质是决定棉花经济价值的根本因素,因而在收获、加工、流通和仓储过程中棉花品质如何变化以及如何保护棉花品质成为领域研究热点[1-5]。多年以来,领域专家建立了包含数十个指标的棉花品质评价体系,为精准衡量棉花单项品质提供了保障[6-8]。但细分品质指标众多、既相互孤立,也相互耦合,在不同阶段互有优劣,难以反映棉花综合品质高低。因此,如何度量棉花综合品质已经成为棉花采收、加工、流通和仓储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棉花综合品质进行了相关探索。如:孙鲁云等基于层级分析法和熵权法,利用颜色级、长度、整齐度、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和轧工质量6项细分指标建立棉花质量指数,并使用2013—2019年棉花公证检验网数据分析了国内棉花质量分布情况[9]。Bour-land等对加工过程中棉花综合品质的变化状况研究,分别赋予长度、马克隆值、整齐度和强度以0.5、0.25、0.15和0.1的权值,构成综合指标Q-Score,但指标选择和权值设定均缺乏科学依据[10];张成梁等以9项品质为优化目标,利用遗传算法求解多变量数据模型,将杂质面积降低了7%,上半部平均长度提高了2%[11];周万怀基金项目: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202104a06020014),兵团财政计划项目(2020AB006-1)锯齿加工细绒棉综合质量指数构建与验证研究文/周万怀赵倚天汪冬菲李浩李庆旭摘要:本文从经济价值角度构造了一种锯齿加工细绒棉综合质量指数。提出根据颜色级、长度、强度、马克隆值、长度整齐度、轧工质量和异性纤维计算样本经济价值,以最高等级锯齿加工细绒棉的经济价值为比对标准构造综合质量指数。利用2017—2021年棉花公证检验数据对模型回溯验证。结果表明:新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三大棉区样本平均综合质量指数分别为0.85494、0.84520和0.83893,标准差分别为0.01477、0.01591和0.0166,主产区棉花综合质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新疆棉区、黄河流域棉区和长江流域棉区;在全国范围内,综合质量指数在区间[0.9,1.0]内的样本占比约为1.14%、区间[0.80,0.90)内的样本占比约为98.45%、区间[0.70,0.80)内的样品占比约为0.42%、其他区间样本占比为0.00%,表明国产高品质棉花供应不足、中高端品质棉花供应充足、基本避免了低端和中低端棉花,客观地反映了棉花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