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资源配置】农业经济2023/8精准供给:科技创新驱动乡村生态振兴的内在逻辑与实践理路*◎罗贤宇1,2王艺筱1摘要: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的重要支撑,乡村生态环境问题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短板。立足科技创新精准供给乡村生态振兴的实践之需视角,从宏观上明确科技创新精准供给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必然要求,并进一步厘清科技创新驱动乡村生态振兴的内在逻辑,从内生机理即微观层面明确了科技创新对乡村生态振兴的驱动力,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强化科技创新有效供给乡村生态振兴的实践理路。关键词:科技创新;乡村生态振兴;内在逻辑;实践理路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1]这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工作指明了科学方向。原有农村传统的依靠拼资源消耗、拼生态环境的“要素型”粗放经济发展模式制约了乡村振兴乃至全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乡村生态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中“五大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焕新乡村绿色活力、实现农村“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关键一环,需将科技创新融入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中,并将其作为驱动乡村生态振兴的新动力。当前,我国在科技创新驱动乡村生态振兴仍面临一些问题和短板,精准供给是以科技创新驱动乡村生态振兴的有效方式,以精准供给方式实现科技创新驱动乡村生态振兴是一项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的课题。一、动力:科技创新驱动乡村生态振兴是实践之需(一)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与结构优化,驱动实现“农业强”。农业强是国家强盛的基石,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呈现出新特征,农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阶段,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绿色发展方式走向深度融合,传感技术、智能机器、大数据分析等智慧农业技术异军突起,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进一步强化了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从农业生产环境、农业生产方式、农业产品结构方面强化关键技术研发与转化,推动农业由增产向提质转变,是实现“农业强”的必然选择。一是以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生产环境的生态化构建。当前部分农村地区农业面源污染与土壤重金属污染加重、叠加趋势不减,应进一步加强农业技术支撑与研发,建立污染监测预警,补齐农业面源污染等生态环境短板。二是以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生态化改造,推动农业生产从传统粗放向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式转变。加强满足农作物高产优质的化肥、农药、农膜等生产投入品的精准供给,研发性能可靠、适用性强的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