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98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护理模式及效果探析张景艳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安徽合肥230000摘要:目的浅谈精神分裂病人的临床护理模式及其疗效。方法本研究以本院自2022年至2023年间住院的90名SZ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取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45名患者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而研究组45名患者采用临床的护理方式,收集两组病人BPRS评分,护理满意度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BPRS得分进行比较,研究组住院时的得分为(69.15±3.41),对照组住院时的得分为(70.95±3.21),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在治疗一个月后及出院时的得分显著降低,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研究组的总体满意度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满意明显低于对照组不满意,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临床护理,能够有效地减轻病人的症状,提升病人对照顾病人的满意度,进而提升病人的生命品质,应该得到普遍的推广。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临床护理模式;效果中图分类号:R47精神分裂症(SZ)是一种病因未明、临床表现及病程极不稳定的复杂疾病。精神分裂症(SZ)患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护理,而不仅仅是症状的缓解,其临床照护模式的研究更应注重其康复与生活质量的提高。有效的护理模式,可以让病人重新融入社会,改善生活品质,改善身体机能。因此,对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护理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临床实践提供有效的指导[1]。本文主要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护理模式及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为了对我院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研究,采用了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包括45例患者,其中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介于25岁至4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56±2.46)岁。研究组包括45例患者,其中男性30例,年龄介于24岁至4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19±2.16)岁。我们统计了两组患者在各项一般资料上的数据,并发现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5),表明两组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采用遵医嘱用药、关心患者、病情询问、宣传教育的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了临床护理的方式,成立了由护士长担任组长的临床干预小组,并对其它组员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包括了临床护理的内容、实施方法和需求;加强心理干预: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如焦虑、不适和焦虑。护士应积极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