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老年“数字鸿沟数字鸿沟”的伦理考量的伦理考量庞永红,舒招平[摘要]老年群体是受“数字鸿沟”影响最大的群体。“数字鸿沟”导致老年人尊严、权益受损,老年人不能公平地共享数字技术等伦理问题出现。理论和现实都证明老年“数字鸿沟”是各国均存在的普遍问题,只能缩小,不能彻底消除。缩小老年“数字鸿沟”要遵循尊重原则、主体性原则和代际公平原则。缩小老年“数字鸿沟”的伦理路径是企业科技注入适老化伦理理念,尊重老人的主体性,加强老龄化制度伦理建设,加强家庭和职业伦理建设,提高整个社会尊老敬老的道德水平。[关键词]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数字鸿沟;伦理[作者简介]庞永红,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舒招平,重庆商务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引言2020年11月,在湖北接连发生了两起刷爆网络的事件:其一,一位94岁的老人为了激活社保卡,行动不便的她被家人抬到银行抱起来勉强进行人脸识别,视频中老人及家人的困苦和无奈震撼了网友的心灵[1];其二,同年同月,另一位90岁的老人独自冒雨去交医保,却因柜台拒收现金而满脸无助的视频更是引起广大网友的愤怒![2]这两件相继发生的案例,很快便引起了全社会和政府部门的关注。当月24日,国务院及时出台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提出了“坚持传统服务与智能创新相结合”,“到2020年底前,集中力量推动各项传统服务兜底保障到位”,“强化支付市场监管,加大对拒收现金、拒绝银行卡支付等歧视行为的整改整治力度”[3]等涉及老年人出行、购物、就医、消费、文体活动、缴费服务方面的20条措施。也正是在该方案中,官方文件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数字鸿沟”的概念。“数字鸿沟”是指“不同社会经济层面的个人、家庭、企业和地理区域,在获取信息和通信技术以及在各种活动中利用互联网的机会及其使用方面的差距”[4]。中国国家信息中心“中国数字鸿沟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指出,所谓“数字鸿沟”,是指“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在拥有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的差距”[5](13)。这一定义简单明了,比较适合中国国情。当今社会,受“数字鸿沟”影响最大的群体便是老年群体。老年“数字鸿沟”是指老年人在使用数字技术方面的差距和障碍,包括对数字设备的不熟悉、使用数字技术能力的不足、缺乏使用数字技术的信心和兴趣等。老龄化与数字化同步共振,老龄社会的“数字鸿沟”涉及数字科技、数字社会、数字经济等方面,是一个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