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养生之道与其他年龄段的人相比,老年人更容易失眠。据报道,65岁以上老年人失眠的比例大约是38.54%。随着年龄的增长,各个器官衰老、退化、功能下降,老年人的睡眠特征发生了变化,包括睡眠时间减少、易醒、睡眠不深、节律异常(白天昏昏欲睡,晚上清醒)。部分老年人的睡眠周期前移,晚上睡得早,起床也早,他们的“早晨”开始得要早一些。老年人失眠后要弄清楚几个问题,如躯体疾病情况、用药情况、焦虑、抑郁、是否经常饮酒、是否存在睡眠呼吸暂停等。这样有助于找准失眠原因,如果是由躯体疾病或是酒、药等原因导致失眠,积极治疗可有效缓解失眠。要积极改善失眠情况,因为睡眠不足可能会引起高血压、冠心病、大脑缺血等疾病,长期失眠可能会增加肿瘤以及痴呆的风险。在老年人失眠的治疗过程中,与催眠药物相比,认知行为疗法(CBT)能提供更稳定的疗效。因此,针对老年人失眠,进行生活习惯的宣教以及行为和认知的引导有重要意义。CBT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和贝克所创,成为目前心理治疗中循证证据最充分的心理治疗方法。CBT理论认为人们的思维方式或者说对事物的看法(即认知)会使人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并影响人的行为,行为也会影响人的认知活动和情绪反应。当人的认知和行为活动发生改变后也可以改变人的情绪,情绪改变后又可以促使认知和行为发生改变。例如,A为客观发生的事,B为人们对这件事的看法,C为与这件事相关的情绪反应和行为。通常人们会认为是A直接导致了C,其实不然,决定C的是B,也就是B(人们对这件事的看法或评价)产生了相应的C。举个例子,当人们失败后,有的人认为自己是没有能力且没有运气,是不会成功的,然后悲伤消极(情绪),从此沉沦下去(行为);有的人则认为失败是对自己的历练,通过失败获得经验教训,为以后的成功奠定基础,于是斗志昂扬(情绪)地准备下一次的尝试(行为)。不同的想法导致了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因此,CBT既强调改变人们的认知,也强调改变人们的行为,通过认知和行为的改变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那么,失眠的老年人存在哪些常见的认知和行为方面的错误呢?如何调整才能最终改善失眠呢?下面介绍几种适合改善老年人失眠的认知和行为方面的调整方法。错误的想法(认知)每天必须保证8小时的睡眠才是正常状态。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对睡眠的需求逐渐下降,睡眠时间不如年轻时候长,睡眠质量也不如年轻时候好,这些都是正常现象,期待自己拥有像年轻时候一样的睡眠质量几乎是不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