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军队保健课题(21BJZ26);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开放课题(NCRCG⁃PLAGH⁃2022004)作者简介:刘昱彤,硕士研究生。作者单位:1.100853北京,解放军医学院研究生院;2.100089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老年心内科,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通讯作者:曹剑,E⁃mail:calvin301@163.com老年人内在能力的研究进展刘昱彤1综述曹剑2审校【关键词】老年人;内在能力;健康老龄化【中国图书分类号】R592;R161.7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统计,2050年≥60岁的老年人将占世界人口的20%[1]。我国老年人残疾、失能及护理依赖将在很长时间内成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面临的棘手问题。健康老龄化是基于生命全程以功能维持角度提出了功能能力的概念,即为个体能够按照个人意愿行动去完成其想做的事的能力,是由个人内在能力、环境因素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复合体[2]。内在能力最早在植物生理学中用于描述豆苗主轴具有不对称增长的能力。此后,该概念也逐渐用于分子细胞器官、公共卫生等领域。WHO将内在能力定义为一个人在生命中的任何阶段所能利用的身体和精神能力的总和[3],是决定功能能力的重要决定性因素。其涵盖五个子领域:认知、运动、心理、活力和感觉维度。各个领域动态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同时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内在能力会随年龄增长而下降[4]。内在和功能能力大致分为三个时期:功能和能力相对较高且稳定期,能力下降期和以护理依赖为特征的能力显著丧失期[5]。如果能准确对内在能力进行动态评估,在老年人功能衰退前查明危险因素,可以延缓或终止这种下降趋势。本文对内在能力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内在能力模型内在能力的关键组成部分包括认知、心理、运动、活力和感觉(视觉和听觉)5个维度。基于此框架Beard等[6]通过对英国老龄化纵向研究数据中收集的可能与老年人各项内在能力相关的要素(包括步行速度、平衡、认知、握力、用力呼气量、血液测定、精神状态、感官、睡眠等)采用增量相关的结构方程建模,并将社会人口学和医学协变量数据(如教育程度、性别、经济水平、多病症)及出现的护理依赖事件纳入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揭示了内在能力概念的子因子(特征值大于1),进一步根据拟合优度指数确定了最佳拟合模型,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