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人民周刊/2023年第16期特别策划中国美术馆建馆60周年捐赠者:蕴玉怀珠无私献宝本刊记者钱敏/中国美术馆杨子近日,走进中国美术馆,从正在举行的纪念建馆60周年系列展中,记者发现了不少来自捐赠者的展品。比如在六层藏宝阁展出的北宋苏轼《潇湘竹石图》、元代倪瓒《鹤林图》、明代沈周《万木峰图》、明代文徵明《叠嶂飞泉图》、明代唐寅《湖山一览图》等,由邓拓捐赠;三层展出的靳尚谊油画《八大山人》由靳尚谊本人捐赠;三层展出的吴昌硕《红梅》由老舍、胡絜青家属舒济、舒乙、舒雨、舒立捐赠;雕塑展区展出的熊秉明雕塑《骆驼》由杨振宁、翁帆夫妇捐赠……从1963年到2023年,一个甲子的时光流转,中国美术馆共收到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赠的美术作品3万余件,它们种类丰富,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书法篆刻、年画、连环画、民间美术与工艺美术品等,其中尤为值得称道的是《潇湘竹石图》——它是中国美术馆13万余件藏品中,年代最久远的书画作品。“君爱文物非爱宝”“君爱文物非爱宝,身为物主不为奴。”中国美术馆镇馆之宝《潇湘竹石图》的捐赠者、人民日报社第四任社长邓拓曾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而这正是他本人的真实写照。人民日报社文艺部原副主任王必胜所著《邓拓评传》中记述,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起,邓拓就开始注意收藏名人字画。为了取得绘画史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他曾多方访求、购买。书中特别提到了《潇湘竹石图》的来历。“1961年,四川一位白姓老人拿来一幅苏东坡《潇湘竹石图》,由于年代久远,辨识困难,加上苏轼的画罕有传世,人们不好确定这幅画的真伪。邓拓得知此事十分高兴。苏轼绘画的事情,在文献上虽有记载,却没见作品传世。对于中国美术史研究,这是不可多得的。他仔细辨认此画后,认为真迹可能性很大,决定买下来。”最初,卖方要价很高,但看到邓拓如此珍爱,遂降价为5000元,而这也不是一笔小数目。为了不让名画流散,邓拓不惜血本。“他拿出自己多幅藏画对换,并找荣宝斋一位画家朋友商定,把所藏的二十几幅古画作价给荣宝斋,然后由荣宝斋支付3000元,又加上一部分稿费,邓拓买下了这幅古画。”难能可贵的是,邓拓的收藏并不是为了玩赏于案头,而是为了“抢救文物、献宝于国家、造福于社会”。在一篇文章中,邓拓表达了自己收藏文物的初衷:“一个国家,特别是有长期革命斗争传统的国家,历史文物非常丰富,光靠国家博物馆收藏是不够的。如果有一批民间收藏家,随时随地注意收藏革命的、历史的、大大小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