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转移对耕地抛荒的影响研究———基于农业机械化的调节效应分析田梦君熊涛张鹏静(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武汉430070)收稿日期:2023G05G11.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形势下我国粮食安全战略问题研究”(22&ZD07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农业大数据环境下农产品价格概率密度预测模型与应用研究”(72171099),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新形势下我国粮食安全与水资源保障重大问题研究”(20JZD015).作者简介:田梦君(1998—),女,河南商丘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土地抛荒,EGmail:tianmengj@foxmailcom;张鹏静(1996—),女,河南许昌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土地抛荒,EGmail:zhangpj2019@126com.通信作者:熊涛(1985—),男,湖北宜昌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粮食安全和农业风险管理等,EGmail:taoxiong@mailhzaueducn.①1亩=1/15公顷.摘要:在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致使农业劳动力严重不足的背景下,耕地抛荒现象越发严重,威胁着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探究劳动力转移如何影响耕地抛荒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4年、2016年和2018年的三期面板数据,使用面板Probit、面板Tobit模型研究劳动力转移对耕地抛荒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农业机械化对劳动力转移与耕地抛荒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劳动力转移显著增加了耕地抛荒行为、提高了耕地抛荒率.但农业机械化的使用削弱了劳动力转移对耕地抛荒的正向影响,具有负向调节作用.进一步分析显示,相比当地劳动力转移,外地劳动力转移对耕地抛荒的影响更显著;农业机械化的调节效应存在地势差异性,仅在平原地区起作用.因此,抑制耕地抛荒要增加农业收益,加大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应用,同时也要根据村庄地势类型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关键词:劳动力转移;耕地抛荒;农业机械化;调节效应;粮食安全DOI:1013856/jcn11G1097/s2023110091引言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根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第二、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农业地位持续下降,部分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粗放经营甚至直接抛荒耕地,农地“边缘化”趋势明显[1].耕地抛荒会造成严重的耕地资源浪费,从而影响粮食供给,冲击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显示,中国耕地总面积约1918亿亩①,人均136亩,相比第二次全国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