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样本劳动教育实施的基地路径以红岩小学“大有农场”基地建设为例●文黄帅勤杜菁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丰富、拓展劳动教育实施途径。红岩小学借助市级课题“小学生校园生活劳动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挖掘校园内所有可利用的资源,大力建设校园劳动实践基地,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创建劳动实践基地,师生共建共享红岩小学地处重庆市渝中区虎头岩下、红岩革命纪念馆旁,基于红岩精神进行命名。地理位置和名字赋予了学校传承与践行红岩精神的使命担当。曾经,爱国知识妇女饶国模在化龙桥红岩嘴买下三百余亩荒地,种植花果蔬菜,办起农场,开启实业救国道路。这片花果农场,后名为“大有农场”。学校将大有农场的标志性门框复刻在了校园内,建成了校内的劳动实践基地——红岩小学“大有农场”,让学生能在真实场景中去劳动、去体验。学校每年在大有农场开展“种下理想,爱上农场”校园种植节。根据植物的生长季节特性,结合场地特点,选择适合农场种植的植物、花卉,研发了相关种植课程。学校将农场划分到各个班级,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分工合作,学习种植课程,在“大有农场”校园里的“大有农场”STRATEGY41EDUCATIONTODAY今日教育November2023劳动实践基地进行种植体验,学会除草、施肥等基本的花卉护理技能。老师们也以工会组为单位,开辟土地、种植蔬菜,享受丰收的喜悦。“大有农场”不仅仅是师生快乐劳动的场所,更是红岩精神的象征。在这里,师生共同回忆红岩往事,开展红岩故事会、红岩诗歌朗诵会、学党史活动,学习革命先辈顽强的斗争精神。孩子们在“大有农场”种下的是革命的种子,传承的是红岩的文化。“当年革命地,今日育民堂”,“大有农场”在红岩学子心中深深烙下了民族、民主和爱国的印记,成为每一个孩子最宝贵的精神养分。优化劳动实践基地,拓展科学知识在大有农场的旁边,学校搭建了葡萄种植基地,与专业机构合作,开展实施葡萄种植及应用相关课程。一是认知类课程:露地葡萄周年生产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二是实践类课程:葡萄的架式及定植、整形修剪方法、土肥水管理技术;葡萄采后处理技术及物联网在葡萄设施栽培中的应用。三是创新类课程:通过科学实验——酸碱指示剂,早餐伴侣——葡萄干、葡萄果酱...